她或他的生活背景,从不是你的人生底色
那些感同身受,不过是无力安慰时的苍白
很多时候,你茕茕孑立
倒也甘之如饴
///
高烧接连在你的、我的日子里折腾,莫名就想到「通感」这个词,无奈的笑意牵扯着干裂的嘴角,突然就记起你在风中略显沙哑的声音,还有那句想要喝一杯的感叹。一觉醒来,输入法的光标还在要给你的话里闪烁着,却早已没有了能传达的内容。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你在电话那端叹气了。作为朋友,我能给的有效安慰越来越少,而你能独自化解的情绪却越来越多。一夜之间,好像你再也不是我记忆里那个自习室里笑着和我刷题、聊八卦的小姑娘了。毕业六年,你走过太多我不知道的弯路,同样的,倔强的不肯说一句“你后悔”。也好,你所坚持的,总会给你回答,人生本就无逆向可循。
在国外的这几年,你很少会和我说些具体的事,可能是怕细节多了便会暴露你的情绪,而我能做的,也只是寥寥几句的“我理解”。细想想,感同身受这回事,表达时向来是没什么底气的。我没经历过你的经历,没身处于你身处的环境,亦不曾承载了你承载的过往,所有的不同仅凭“我懂”便趋同,未免也太过牵强。这样的道理,我们可能早已谙熟于心,所以才会在开口时把心里的话藏了又藏吧。隔着七小时,你所有的情绪都用“我想你了”来替代,你不开口,我便不问,只回一句“我也是”。也许你我都明白,真正想要的开口的对象另有其人,可衡量再三,能倾听的人还是好朋友最稳妥。那么这一瞬,同感与否就不再重要,你说我听着就好了。大不了停顿时用个段子一笑带过,看似荒谬的岔开话题让你的苦涩有了不必重复再三的理由。
这半年,与酒相关的二三事在你的微博上出现的越发频繁,在我所不知道的那些长夜,陪你熬过悲凉和苦楚,次日醒来再与我淡淡道着“算了”,“别担心”。你就像是速成班里勤勤恳恳的学徒,用着最短的时间掌握最有效的生存技巧,在别人无法参透的世事里谈笑风生,时不时还要听上几句无端的指责。马东自说底色是悲凉的,便没有什么是看不开的,大抵是无所期待便也无失望可言。所有的起起伏伏,与人生底色的灰暗相比,大差不差。可姑娘啊,我还是想看你对这世界愤怒的样子,也想见你对未来有所期许的神情,若是童心可留三分,谁又愿意真正活得通透。
如果可以,别太懂事,那些笑着哭着的日子还是要有。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分钟会是谁,在你皱眉的的瞬间动了心。就算你习惯了与孤独作伴,能陪你看日升潮落的人,仍会让你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