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驾
一场寻找秋的狂欢
这里,秋尤美
时 间:2018年11月中旬
目的地:尤溪
同行者:与闺蜜,共4人
人均花费:300元
行 程:
DAY1 桂峰古民居—南溪书院
DAY2 尤溪县城—龙门场古银杏林
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枫叶的红?稻谷的黄?常青藤的绿?落叶的枯?还是光秃秃的枝桠与毫无光泽的稻草?
在闽南,秋总是绿的,甚至还有胜春朝的百花争艳。于是,为了遇见秋,在一个周末说走就走,自驾去,寻找秋。
到达桂峰古民居前,经过洋中镇。一路奔波饥肠辘辘,便在洋中小学对面简单吃了午餐,初探尤溪消费水平。
尤溪的物价算是良心物价,没有肉的汤面一碗都是3元,炒粉一盘10元,神奇的是各种醋,辣椒醋、蒜头醋,酸酸香香的。
桂峰古民居的门票一人20元。这个古村落的游客不多不少,颜色也不多不少。红色的灯笼、红色的辣椒,黄色的玉米、黄色的梧桐叶,还有些菊花点缀着屋旁小路,清澈的溪流在桥下流淌。
顺着地势沿着屋间石阶拾级而上,有时遇到一间茶馆,有时看到一座老屋,有时穿过一段“伞巷”,有时走着走着却突然没了路。
穿梭在村庄里,感受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村民们担着货物来回行走,百年作坊里的老伯用最原始的方式做着豆花,麦芽糖的作坊飘出阵阵麦香,老屋里的阿姨一个又一个掰着茶油籽。
这样的古村,古韵悠悠,一砖一瓦都是历史,一石一水都是故事。看,谁家的柿子正红彤彤地挂在枝头,谁家的辣椒正一串串儿好似鞭炮,谁家的玉米垒成了一面墙,谁家的茶油籽儿铺了一床被。
桂峰的秋挺美的,可惜那一摞摞的筐却美得有些造作。离开桂峰,阴了大半天的天空终于悄悄漏了个脸,车子沿着山路向下,走过那段施工工地,尘土飞扬,不断颠簸。
回到尤溪县城,天色已暗,而属于吃货的时间才真正开始。简单找好住宿便出门觅食,这并不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地方,游客并不多,更多的是当地的百姓。
打开地图APP发现地图上都是其他标志,只有一个“管前泥鳅粉干”几个大字是黑体,尤其显眼。这成功地勾起了吃货的好奇心,寻着地图找去,果然遇见了美食。
吃货的直觉尤其准确,一进门就看到招牌写着“尤溪好味道”奖牌。粉干汤带着淡淡的酒味,酸酸的,一碗有六条泥鳅,特别入味。为了其他美食,小胃吃货只能两人一碗。吃完粉干再打开地图,就没有这样的“尤溪好味道”了。
下一个觅食地点在哪,对于吃货来说,必选菜市场附近,而且认准人多的地方就行,毕竟游客少的地方,当地人的选择便是最好的证明。
扁食带着一点油条的味道,猪头肉按两数售卖,锅边糊是用米浆做的,而大条面呢,一个姑娘觉得不好吃,一个姑娘很喜欢吃,也是挺神奇的存在。
简单的小吃,看到了小地方纯朴的风土人情,到了第二天早上查微信才知道,原来这家店是尤溪最有名的老字号之一,看来吃货真的是有直觉的。
尤溪是百世之师朱熹的出生地,在溪边,朱熹雕塑、南溪书院、文创商店等一应俱全,现在广场上看着朱熹像,回顾“半亩方塘一鉴开……”的诗歌,了解“格物致知”的文化,在书画堂里拿起毛笔偷偷在宣纸上写下“紫阳”,回到宾馆赶紧查一查,朱熹的生平,朱熹的理学,朱熹的文化。
折腾一天也累了,回到宾馆十点多就睡着了,第二天一早在出发去龙门场前,又去寻了尤溪小吃。
尤溪的粉汤虽然没什么味道,但是淋上点醋再配上卤料真是很好吃,鸭血特别嫩,拌鸭血带着辣椒醋的酸辣味,鸭血汤却入口即化,连豆干啊,也是特别香。坐在小吃摊上,一会儿就换一波人,一日之计在于晨,在于小城的热闹。
从尤溪县城出发,准备去寻找上仙乡古银杏林。这路并不比去桂峰的好多少,一路上弯弯曲曲,来这些地方,不自驾真是不方便。
龙门场门票每人10元,好玩的是汽车也要买票,也是10元。
走进银杏林,用一个字形容是“哇”,两个字是“哇哇”,三个字是“哇哇哇”,很少见到一整片的银杏林,虽然还没有全部黄透,但有黄有绿的叶子看起来也很美,走进树林里,落叶翩翩飞舞,落在肩头,好似一只蝴蝶。
龙门场也很美,落叶飘落铺满石板路,篱笆顺着小路蜿蜒,民房门前挂着三五件衣服,有的还飘出阵阵炊烟。山上种满了毛竹、山茶油,好像一个世外桃源。
中午我们没有出村,就在村里找了个人多的饭店,点了笋干炒肉、炸豆腐、炒青菜和银杏排骨汤,100元,也算实惠。
银杏树下的阿婆上了年纪,还在卖东西,路过时买了一些笋干和银杏,我们听不懂三明话,阿婆的女儿刚好嫁给了闽南,就这样用闽南话无障碍地交流了起来。我还是挺喜欢这个地方,安静,无争。
山上还有一个“龙洞”,好像是原来挖银矿的遗址,我们没进去,就留个遗憾,下次再来吧。
就这样,与秋邂逅,遇见了秋。
【写在后面的话】
本来想赶在感恩节写完这篇文章,可惜还是过了时间。我们来到这世界走一遭,就是为了遇见一些人一些事。
感恩自己,无论自己多么糟糕,依然不离不弃还不断努力;
感恩家人,无论做什么决定,都默默支持,是最温暖的港湾;
感恩朋友同学同事,互相包容、互相扶持、互相关心、互相挂念,一路不孤独。
感恩每一段旅行,感恩所有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