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慢慢地积累。写作是一个输入--思考--输出的过程。没有输入,就如同泉水没有源头。
多跟别人聊天,多听听别人的故事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那时我以为多听听别人的可以帮助自己打破狭窄思维框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可是现在我发现它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这些,那些只是最基本的。我觉得应该多和高品质的人交流,你会跟他学到很多很多,慢慢地你的思想就会上升到和她一样的高度。除了看书吸取别人思想的精华之外,这也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每次和S聊天总能收获颇丰,总能激发起我内心深处沉睡已久被岁月蹂躏的遍体鳞伤的激情,让我重整旗鼓坚定内心的力量勇敢前行。坦白来说,前一段时间我的写作处于瓶颈期,我不知道写什么,因为我觉得我想写的话题别人都写了,没什么新意;就算写了很多文章,我也总对自己写的不满意,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感觉状态不对。
和S聊完之后,我又找回了状态,一下子越过了瓶颈期。后来又凑巧和一写作训练营的朋友交流写作感受,让我灵感大发,迫不及待一口气写下了这些文字。
在2016年的梦想蓝图课上,李欣频老师也说过,自己喜欢结交高品质的朋友,经常同他们交流,探讨各自的专业领域,比如聊建筑、聊音乐、聊写作等等。
所以2016年给自己制定个计划,多去结交一些各领域高品质的朋友吧,相信肯定能碰撞出火花。
还记得偶然间看到的电视剧情节,正在芒果台播的剧《因为爱情才幸福》中的小楠是个编剧,有时没有东西可以写的时候,她就把朋友召集到一起,听她们吐槽自己的故事,然后自己加以整理变成自己的作品。当然这个不是跟高品质的朋友交流,这只是为了写作而寻找素材,从别人的故事中丰盈自己的写作。
多读---输出的同时要保证输入(尤其要读经典)
有人说过,阅读和旅行是最好的投资。对于这句话,我深信不疑。借着工作的间隙,这几年我走了近20个国家(在后面我会专门写旅行对我的改变),这对我整个价值观体系乃至人生的改变都是巨大的。如果没有时间和金钱去旅行,那就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吧,在别人的故事里旅行也是不错的方法。
先泛读找到读书的乐趣,之后再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我刚去新加坡的那几年也荒废了很多时间,只是忙于工作,并没有读几本书,完全忽视了自我成长。后来2014年12月在北京休假时听说了李欣频,很喜欢她的书,就都买来,一口气读完了全部。她的书的确给我脑洞大开的感觉,直到现在还经常反复读,因为她推荐的很多书和电影确实很经典,而且很多道理到现在也很适用。
读书真的是很棒很棒的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全身心投入进去,你的很多困惑都会在书中找到答案。前两天读到一则新闻:【艾玛·沃森将息影一年 专注个人发展】她在访谈中表示:“这是很重大的决定”,“我感觉自己大脑的组成与结构不断剧烈地改变,有时候连我自己都跟不上变化的脚步”,“我给自己的任务是每周读一本书,然后为了我的读书会,每个月会额外再读一本”,“我息影的目的,是为了我个人的成长”。就连这个世界级女神都息影读书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呢?
现在受S的影响,决定今年不再读畅销书籍了,因为我觉得收获并不大,读完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回顾之前的读书历程,觉得还是要读经典书籍,比如人文历史或者国外翻译的一些经典书籍,值得反复读,值得深入思考。尤其是国外的一些书籍更值得细细品味,因为好多经典和前沿的理论都是从西方传到国内的。要读书就要读根源,经过别人咀嚼的东西味道变了很多,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也限制了自己的创新。对我来说,之前我喜欢读那些生活情感类的文章,似乎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知识结构的需求,读书口味在慢慢转变,生活本没有那么多无病呻吟,发掘更深刻更引人深思或者带给读者价值才能经得住时光的碾磨。
就在我刚刚要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站起身来看到书架上之前买了很久,但是一直看不进去的《反脆弱》,随手翻开,读了一段,刚好是讲写作,很有意思。其实好多写作的人,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都不是以写作为工作,而是后来慢慢发展到写作为工作的。我们都知道这个事实,但是我们从来没思考过这个事实背后的理论。可是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发现了规律即“在那些知名作家中,法国文学作家和其他欧洲文学作家都有一个传统,就是谋一份闲职,利用下班时间写作;而美国作家则不同,他们往往都从事媒体或学术工作。”接着作者根据这个规律又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一个理论来支撑即“杠铃策略(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这一段无论从哪方面都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而这样的庞大而又十分新颖的信息,我们只有从那些经典的书中才能获得。在现在的畅销书或者公众号文章中很难找到如此深刻新颖和前沿的文章。所以对我自己而言,接下来的时间都会读一些经典的国外翻译书籍和哲学类书籍,开始慢慢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多写---相信坚持的力量
可以列张自己写作练习的题目表
如果不知道写什么,就给自己列出来几个题目,就从身边的事物写起,比如和朋友的一次聚餐,你可以详细描写场景,可以抓住一个点来写,比如自己的心理感受或者聚会上每个人的情绪变化等。只要留心观察,可写的素材很多。
但是我们不要为了写而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任何味道,没有灵感可以放一放,去读书找灵感或者去观察找素材。不是为了盲目定期练习,敷衍了事,既然要写就要踏踏实实静下心好好写一篇。
纳塔利戈德堡在《再活一次 用写作来调心》中写到“当你写作时,应乐于把整个生命放进字里行间,不然的话,你只不过是机械地推着笔横过纸面,并且不时看一看时钟,看时间到了没有”。
最后用美国作家戈尔维达尔的名言来结束这篇文章“每位作者和每位读者都知道,好的写作是最棒的旅行”。纳塔利戈德堡也说过“别担心写得好不好,只要写,便足以使你置身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