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正在读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的过程中和我描述其中的内容时眉飞色舞的样子令人动容,眉宇之间似乎有灵在闪动一般,整个人都变得非比寻常了。听过一种说法(间接听到另一个人说是陈嘉映老师的观点),根据马斯洛的需求三角共分为五部分(生理、安全、爱/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他说人应该在完成生理和安全两步之后直接自我实现(大意)。对于各种观点的描述我一般不会马上站位或给出任何结论,只是通过朋友的读一本书并描述我看到了一种美,一种在完成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直接升华出的一种对抽象的东西的追求的美感。最近我正在读的书的其中一本是冯唐的《成事》,他根据曾国藩的原文以及自己在麦肯锡工作过程中的自我总结,觉得颇为受益。曾国藩的观点同样(或类似)是自己若满足了基本温饱后就不再追求物质生活从而转向精神追求。原文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用冯唐的话说就是:“俭朴生活,过中等偏下的生活,从心底里,以智慧和气质为顶级美好之物,以立功和立言为顶级追求之物,爱智慧多过爱宝石,爱买书多过爱买包包。享上等智慧、过下等生活,远远比享上等智慧、过上等生活安稳祥和得多。”不过,关键在于大多数人的观念是不能把这些事情分清楚的,人的关键就在于观念,我们几乎没办法“享上等智慧、过下等生活”,“享上等智慧、过上等生活”是顺其自然的事。反过来说,人若改变了,实质上改变的正式观念,无论是通过主动学习自我改变还是被动接受的改变。
昨天看了新一季的《十三邀》的第一集,被访者是近来爆火的法律教师罗翔。不重述内容了,简单说两个感受。第一是通过观看,开始让我对法律有兴趣了(此前我并不知道他),也想找些法律的入门书籍读一读。据我所知,我美国的同学在大一的教育是通识的,各个领域都会讲一些,当然包括法律。我们总体上是极其缺乏常识的,而寄希望于所有人主动学习各领域的知识更是妄想。第二,他们谈到了中国的武侠小说。武侠在中国之所以能流行起来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传统上缺乏法制观念,正义靠侠客在拯救最终结果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灾难。我们正是大大缺乏对于程序法制的尊重和常识。曾国藩有个著名的特点,我从前听《曾国藩》的评书就知道,他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例如法律,我们要给程序法制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哪怕少数具体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也依然要尊重程序。可我们不是,这或许会涉及到我们某种传统的根本问题,在此就不赘述了。无论各个领域,实际上我们极少能真的影响他人,除非大家每天能生活在一起。对于这个问题罗老师也很无奈的给出了答案:慢慢来。
理论上的乌托邦是必要的,现实上的乌托邦是不可能存在的,对于这一事实人们是要承认和面对的。人心向好固然可以理解,但很多坏事都是出于“好心”。具体个人能做什么呢,只能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