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第19讲:母婴间隙和创造力

书籍为:曾奇峰《隐秘的人格:人格怎样决定命运》

01 母婴间隙

恰到好处的挫折:如果一个人能够忍受某种心理刺激的时间是×,那么当持续的时间超过×时,就会制造创伤,在×之内就是恰到好处的挫折,可以促进这个人的成长。

抱持性环境holding environment:如果婴儿的成长环境具备以下两个特点:在婴儿的自体满足中给予他认可,同时也在婴儿经历挫折的时候给予他保护。那么这种环境就叫作抱持性环境。

有一种跟抱持性环境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就是“穿小鞋”,你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可能是错的,会遭到批评或指责,而且给你设置很多条条框框,让你动辄得咎。

关于母婴间隙,温尼科特用了“span”这个词,没有用“distance”这个词,表示这是一段很小的距离。他认为在婴儿跟母亲之间,孩子跟家庭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甚至不同世界或者民族之间都应该有一个间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样才能有创造性。

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制造一个间隙,前提条件是什么?就是一种产生信任的体验。具体而言就是,如果父母对孩子没有基本的信任,他们就可能需要24小时监视和控制孩子,他们与孩子就没有这个间隙,孩子就有一种被吞噬的感觉。

我们必须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制造一个空隙,也就是,我们在一起,但是我们并没有消除彼此之间的边界,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格才能健康地发展。

02 自由才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价值

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外界的强制性控制下,会自动地选择被主流社会认可。这一基本信念需要渗透到每一个父母的灵魂里。如果你对此有怀疑的话,那么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你对孩子的控制,孩子的健康就可能会出问题。

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一个人一定会走正路,而不会选择走邪路,或者说,这个人一定会变得健康,而不会变得不健康。这是一个好爸爸或好妈妈对孩子应该有的基本信任。

成长在任何意义上都意味着一个人内心的发育程度,以及与妈妈的距离,或者说间隙;跟妈妈关系过近,会导致孩子成长得不充分。

创造性由何而来?早年,在婴儿跟妈妈的关系中,妈妈不是100分的完美妈妈的时候(完美的妈妈实际上是最糟糕的妈妈),婴儿就不会100%被满足,未满足的部分,让婴儿获得了创造力。但是,婴儿未满足的部分不能够太大,太大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更谈不上创造性了。

我们如果将此事量化,也就是妈妈做到60分,另外40分做得没那么好,婴儿没有得到满足或填充,那么婴儿在内心世界里就会通过幻想来创造一个可以满足另外40%的妈妈。

信任关系带来的成长

温尼科特还说,只有来访者才能看到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正发生了什么。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给来访者抱持性的环境,让他对环境的警觉降低。这样,他的注意力就能够用来观照他的内心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和正在发生什么,以及将来可能发生什么。

同理,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对孩子少一点控制,多一点信任,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