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思考风险管理,我想带大家更详细地看一下滞销品为什么会发生。
存货最适化的顾问(销量最大化,库存最小化),在众多时装企业现场所看到的“滞销商品”,有以下几种类别:
1.商品企划失误(商品不符合自家公司的客群,或商品能穿的客群十分小众)
2. 商品漫无目的过量生产(下单数量过头)
3. 价格设定错误(售价超越顾客心理预期)
4. 进货时机不当(出货过晚或新品过早上市)
5. 无视店铺的客群性质,商品进货过多(无视店铺客群)
6. 颜色卖相差(商品本身畅销,唯独乏人问津的颜色大量滞销)
7. 对畅销商品疯狂追逐,结果追加过量
8. 畅销商品残余数量虽少但依然继续放在店铺里(积少成多)
上述为客与货的因素,要增加场与人的因素
这些商品发生滞销的原因,皆因违反商品企划最基本的五适:适质、适价、适时、适地、适量。
很可惜的是,滞销商品中的2、6、7、8,其实也都一度是人气商品只不过随着最终为公司带来损失的程度越深,这些囤积的商品就离“畅销商品”的美称越来越远。五适之中,如果有一季在“适时”、“适量”的操作上出差错,损失就会更惨重。
这些过剩的存货或压迫利润的“滞销商品”,令人遗憾的是,每一季或多或少都会发生,算是时装业如影随形甩不掉的“阴影”。
20世纪以来,时装业的传统习惯是集中“滞销商品”,最后统一放在7月的夏季大特卖或1月的冬季大特卖,打折促销出清。这种作法是,考虑到商品企划失败而降价求售,或存货过多致公司亏损,而将所蒙受的损失提前转嫁到商品价格,结果让消费者成了冤大头。
有别于这样的传统惯例,从计划阶段便开始思考入季之后如何因应,就是21世纪型的时装业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