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学习都忽视了学习方法,导致效率不高。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我也在不断地摸索探求更好的学习方法。一是自己用,二是拿来教孩子。去年我写过一篇《费曼学习法——世界公认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受到很多人的一致好评和认同,我自己也以为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了。
而就在最近,我在学习《论语》的时候才发现,关于学习最高的心法,其实就是《论语》的第一篇,孔子已经讲透了!
《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开篇点题,就道出了学习最高心法,孔子不愧被推崇为“至圣”。
学,是模仿
《尚书》说:“学,效也。”效就是效法的意思,就是模仿的意思。我要学他,就是效法他,模仿他。
这是不是跟我们平时对于“学”的理解不一样?
我们多数人,学是为了知道一些说法,然后可以作为一点谈资,避免在聚会聊天时候显得自己没有什么可说,而感到无话可说的尴尬!
但是,学,是一个动词,去模仿,去做,用到自己的行动中去,而不是晓得一些说法。
习,是反复练习
习的繁体字是習,上面一个羽毛的羽,是鸟。
《说文解字》:“習,鸟数飞也。”
小鸟跟妈妈学飞行,反复练习,终于——飞起来了!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经过反复练习,多次失败之后,终于学会了飞翔,那样的快乐,无比的快乐!
这个“习”字,很多人都说,是温习的意思。大谬!
为什么?你放自己身上看看,如果叫你学了之后反复温习,你肯定烦得不行,还怎么快乐!
知识和道理,我们学了之后反复练习,放到自己身上去实践,然后证明了那知识那道理确实如此,是行得通的,那种才是“悟道”的快乐!
所以,你看,学习学习,就是一种行动反射,就是要把知识和道理用在自己的行动实践上面。
你真会学习了,还会有“虽然明白了很多道理,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困惑吗?
学习,要向传统、经典学习
再来引申一下,我们知道了学习的最高心法,就是要把知识和道理用在行动上,那么我们该向谁学习?
向未来学习吗?
未来飞速发展,未来一切都是不确定,你怎么去学习?今天流行的时装、色彩,明天可能就过时了,你怎么去学习?怎么去练习?
所以我们面向过去,向传统、经典去学习。
那2000年前的东西,居然能流传到现在依然不过时,到今天还能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那就是正确的、不可置疑的知识和道理。那么我们学习这些传统和经典,今天能用,过2000年,大概还能用!这就是正理!
我的亲身感受:学习无比快乐!
我说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吧!
我作为一个互联网创业者,有过很长的迷茫期。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快,特别是互联网,几个月又天翻地覆。
我想学习,学习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是我发现我所能学到的理论,等到去应用的时候,大部分都已经过时了,没用了。
怎么办?
我想到了学习哲学,因为哲学是超越一切事物之上的,它总结的万事万物的规律,应该可以指导万事万物吧!
我先接触到的是西方的哲学,客观地说,确实有一些帮助,开拓了我的思维和视野。
但是我学着学着发现了问题,西方哲学受西方科学的影响,追求很多精确的框。比如说要精确的定义、精确的实验、精确的数据。而如果做到精确,又怎么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呢?又怎么能解决我一个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问题呢?
然后,我又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哲学——儒家、佛家、道家。
佛家、道家研究是尘世外的哲理,对我作用不大。道家还好,修长生,佛家呢,直接修来生了。这些显然不适合我。
然后我就学了儒家,因为它经世致用,积极入世。
这一学,不得了!我被孔子的“仁”、孟子的“义”、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所迷,喜欢的不得了!这些圣贤的言行又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我的心,让我对之前的困惑不解都一一明了了。
我的顾虑、我的拖延、我的纠结、我的私心,都因学习了儒家思想而得到了妥善的处理。甚至我知道了自己未来10年、20年、30年的路,该往哪里走。
甚至,我学王阳明,先给自己立了志:做圣贤。
我现在每天学习儒家思想,然后用上自己的行动上,然后又教给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大儿子。
内心光明,心情愉悦!
这样学习带来的快乐,真的是无比的快乐~!
所以,2000年前的《论语》孔子讲的学习的方法,你觉得如何?这是不是比费曼学习法更高阶的学习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