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黄的路灯下,是两个少女拉长的影子。
镜头对准分外青涩的两张脸,一步步推进至“坦诚相见”,她和她这相视一笑,跨越了十几年,而这交错的时空和岁月里,影影绰绰,原来只有你还在这里——
安生拉着七月躺在狭小的出租屋,“你躺在我的臂弯里,我保护你”;
火车站安生对着七月瞬间冰冷下的脸,大声喊着“你让我留下我就留下”;
大雨滂沱的夜,回家的七月看到抱膝而坐的安生,一个用力的拥抱;
七月拿起花洒喷向抬起头的安生,迸发的哭泣与戛然而止的喑哑。
如果说,青春片的终极要义就是无与伦比的代入感,那么,《七月与安生》确然有太多让少女们心甘情愿擦着眼泪的动人瞬间。我喜欢七月与安生,就仿佛看到了那些年的自己和希望成为的自己——乖巧的,叛逆的,安定的,流浪的,少女的,成熟的——通通终结在27岁之前。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到一部纯描述女性向友谊的电影。于男人的撕逼只不过是推进故事的边角料,内里不断戳中敏感情绪的力量,是只有女生才懂的,婉转细腻的小小心思:有嫉妒,有虚荣,有做作,有恨也有爱。
“我在意的不是我男朋友把项链送给你,而是我原来爱自己比爱你更多,原来我也有东西与你无法分享。”这,才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
七月与安生,熟稔的如同一个躯体里的两个灵魂,花开两朵,一莲并蒂。在那些不为人知的情绪中,她们互相嫌弃又互相较劲,互相理解又互相鼓励。七月与安生在分离的几年中,用着最传统的明信片联络,细细碎碎的文字上写着平凡或不平凡的生活,一句“问候家明”与其说是暗藏隔阂的小心机,更像是谁也不肯先向谁低头的小倔强。七月与安生好似过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其实又何尝不是羡慕着对方的人生?很难得,这样别扭的感情被表达的含蓄而细腻,克制而轻巧,哪怕做作呢,也是做作的分外可爱。
对于翻转又翻转的结局,无谓是活着比死了更难,安生比七月更惨。安生桀骜不羁的样子好似一只张牙舞爪的小豹,假模假样的装腔作势,却打心底里比谁都天真和善良。她四海为家,做各种各样的工作,交际无所不在的朋友,一副很懂男人的架势,但从没有一个确定的归属。她守着七月未完成的梦想,以她之名记录着过往纷纷,恍如一场盛大的告白与告别。
值得庆幸的是,这本源自安妮宝贝的原著翻拍,就电影来说,远比小说更为惊艳。倒叙的方式文艺到迷离,隔着一层看不清的雾气,让故事扑朔之外更多了许多的想象空间。表面上是以七月的视角展开,叙述到最后才猛然发现是一段安生的表达。很多细节重重倒放依然有说不停的惊喜。安生故事里的七月终于放飞自我寻找自由,而自己的结局则是与一个稳重的男人茶米油盐。她用她的笔实现了人生的交换,照映到现实中,则显得更加残酷。
周冬雨和马思纯,不仅有惊喜还有惊艳。两个姑娘眼神交汇的一瞬间火花十足,迸发的力量显得格外惊人,而哭戏,尤其一眼万年。她们就是现实生活里可能会出现的七月和安生,在教室里,在酒吧内,在大街上,在人潮中,总会有些样子闪回到回忆的片段里一一拼合重叠,那些年,你是否也曾幼稚青涩——“如果踩住一个人的影子,她就不会走远了”。
七月与安生的每次分离再重逢,都伴随着一次“共浴”,肢体的亲密总能瞬间拉近两个人被时间和空间阻隔的距离,在友情的天平博弈里,年少时候是七月照顾安生,长大了则是安生让着七月。谁对谁错谁装的更假谁算的更清,不过是捧着一颗只想给你一个人的心,不予他人同。从这个层面来说,苏家明永远只是,也只能是一个浅浅的过客。
若是可以选择,停留在年少时第一次去出租屋就刚刚好,安生未曾远游,七月仍抱幻想,少女的她和她放肆笑着,不流眼泪,不诉离殇,你说,多好。
微信号:juwszhi 我在那里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