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00109146:【剔黑开光花鸟纹梅瓶】
剔黑开光花鸟纹梅瓶,高28.7厘米,腹径18.9厘米。清宫旧藏。
瓶小口,丰肩,圈足。通体以朱漆刻锦地,上雕黑漆花纹。颈部为灵芝纹,肩部为转枝花,腹部一周四开光,内雕四季花鸟,腹下为海水异兽纹,各部分均以弦纹界隔。口及足部均镶以铜镀金边饰。无款。
此瓶造型端正挺拔,线条优美。通身以弦纹界出多个区域,分别雕饰多种花纹,还用了锦上添花、红黑对比的手法,更兼花纹细密工致,纹理流畅,较早期雕漆器有了很大变化。此梅瓶华美可爱,在明代剔黑器中别具一格。
撰稿人:夏更起
①作品欣赏:
瓶口处卷草纹
肩部缠枝莲纹
肩下部由卷草纹过度 开光外为灵芝纹
川江水暖鸭先知
剔黑开光花鸟纹梅瓶
侧面开光
②关键词学习:
梅瓶:瓶式之一种,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瓶体修长,小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有的附盖。梅瓶为盛酒用具。自宋代开始流行。元代梅瓶除圆形外,尚有八方形。明清时梅瓶器型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并由日用瓷渐变为陈设瓷。以景德镇密制品最佳。
看到次瓶让我想起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可惜开光中,既没有青嵩绿竹林也没有粉面玉桃开,浮在水面上的是一对嬉戏鸳鸯。但那娟秀的工笔画般的细密工致,呈现在眼前的华美可爱之景,依然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江南美景。又快三月四月,富庶的江南一带即将迎来一波春暖花开,此情此景,闭目瞎想,仿佛游荡其间,美不胜收。诗人自古多情怀,忧国忧民忧人忧己,也恰是这满腹情怀,满腹饱情注入传世作品中,得以千年传承,有缘让我们相遇、仰望。也正是“马踏雪无痕”般的浪漫,让我们折服、感叹古人的家国情怀。
此作品,笔者认为应为红地剔黑?
此文复制备用学习,笔者查询汇总,亦有学习笔记或总结,如有错误或侵权,请您指出,我必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