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何尝不是一边热爱着生活,一边想着死亡

刺猬的优雅


当我翻开这本小说后,有种:“原来小说还能这么写”的感受。小说是以勒妮的叙述和帕洛玛日记交叉再现的形式写的。在我认为,这并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本浅浅的哲学书。它重点描述这人生的意义,生于平凡却不平凡的美,艺术,永恒等话题。

书中的三位主人公,勒妮,帕洛玛,小津格朗,他们彼此仅仅交谈了几句话,便深知了对方便是知己。勒妮,是一位54岁的门房,她形容自己臃肿,肥大,矮小,贫穷,冷漠。但实际上,她好学,学识渊博。小津格朗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绅士有礼,受尽人的爱戴。他们两个相识就是因《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幸福的人都一样,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帕洛玛是个天才,她12岁就看懂了人生的意义,就明白生命就是要不断地雕凿塑造自我,只不过她太早的明白,使她的觉得人最终像鱼缸里的金鱼一般了结残生,所以她决定13岁生日那天自杀身亡。

我不喜欢故事结局。在电影中,用帕洛玛的一句话作为电影的结束:“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勒妮,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呢?你在准备爱一个人。”在勒妮终于打开了心房,准备接受一场爱情,却出了车祸死亡。帕洛玛因为勒妮的死亡,她决定活下来了,去追寻“曾经”之中的“永远”(曾经之中的永远不太好理解,可以理解为,瞬间的永恒)。看到结局,我觉得太残忍。一个终于露出青涩模样的勒妮,却被上天带走了生命。

我始终觉得,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结局,是想让帕洛玛彻底地放弃自杀。帕洛玛在了解勒妮身世后,便开始动摇了自杀的念头。勒妮可怜的身世,让她燃烧起想帮助人的欲望,而不是逃避,死亡。勒妮死后,她感觉到痛苦,那是种难以承受的痛苦,她失去了挚爱的知已。她不想让自己的亲友也承受这种痛苦。可是,帕洛玛,我们何尝不是一边热爱的生命,一边想着死亡了。

小说以“追寻这人间之美”作为结局。这本书写得太美了,故事情节写得及其的简单,用一句话概括便是“三个人相识交谈,成为知己”。书中美就美,主人公都成都平凡的生活感受到了生命之美,艺术之美。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勒妮第一次到小津先生家吃饭看到的克莱兹的一副静物画,作者画了7面的纸张来描绘这幅画的美,来告诉我们艺术存在的价值--生活有的是喧嚣和烦恼,以及为生计而疲于奔命的永无止境和徒劳无功。而当我们看到一副静物作品时,它便是来自这样的生活,却又不同于生活,不同于画中是我们想要追求的无欲无求,安安静静的存在。书中还诉说了茶道的美,茶道,“被传代了千年,相同的动作和相同的品尝,清晰明确地达到简单,真实而又讲究的感觉,既是有钱人的饮品,也是穷人的饮品。在荒诞的人生之路上为我们打开了一道宁静而和谐的裂口”。帕洛玛描述了运动之美,语法之美和合唱之美,她震惊在生活中还有他们的存在。

山茶花,也一直贯穿着整个小说,小说的第二章就叫做“山茶花”。山茶花第一次出现在勒妮在看的电影《宗方姐妹》片尾的一段场景。

“世津子,容光焕发:‘告诉我,真理子,你说为什么京都的山会是紫色的?’

真理子,调皮:‘哈哈,真的欸,好像红豆糕呀!’

世津子,微笑:‘这颜色真的很漂亮。’


寺院青苔上的山茶花,京都山脉上的紫色,青花瓷杯,这转瞬即逝的激情中所绽放出的春节的美丽,不就是我们所渴望的吗?”

再次出现是快到书的结尾,戒了毒年轻人来感谢勒妮,感谢勒妮种山茶花,正是因为他时不时地想起山茶花,才帮助了它戒毒。

山茶花的花语:可爱、谦逊、谨慎、美德、理想的爱、了不起的魅力。也正是整个勒妮内在性格,她便是那个刺猬,内心确是很柔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题记:刺猬是一种伪装成懒洋洋的小动物,喜欢封闭自己在无人之境,却有着非凡的优雅。 一直以来,巴黎女人是“优雅”的代...
    握瑜阅读 10,813评论 9 30
  • 刺猬是一种伪装成慵懒的小动物,喜欢封闭自己在无人之境,却有着非凡的优雅。 一、隐居门房的大刺猬勒妮·米歇尔 ...
    林小圆May阅读 1,138评论 0 0
  • “春天来的时候,总觉得会发生点什么,但是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发生,然后就觉得自己错过了点什么。” 这是刘瑜的一段话,...
    拓七阅读 1,022评论 0 1
  • 期待(緊張)已久的滑雪, 腳踩著厚重的雪橇, 慢慢往前進時心裡還真是緊張。 突然聽見別團有人唸小孩: 你很煩耶,乾...
    品思陈资璧Phoebe阅读 251评论 4 4
  • “嫁给谁不重要,开心最重要。”这是她说的。 通过一趟旅游,把自己链接了很多人。也开拓了自己的事业。写小说很nice...
    元能力阅读 2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