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童心犹未灭——读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

写在前面

(1)

《人生不过如此》,是林语堂的散文集,比较集中地展现了他对人生多种方式的把握。

林语堂之为林语堂,盖因其童心未泯!

其把握人生的各种方式,均来源于此。


(2)

读这本书是个偶然。

27日一早,剽悍一只猫在公众号剽悍晨读中公布了三本书的书单,其中一本便是此书。

读三本书,写三篇读书笔记,在5月2号23:59之前发到指定邮箱,就有机会获得买书奖金:

一等奖一名:6000元。

二等奖四名:1000元。

我适逢其会,决定一试。

得奖当然好,否则,读书本身就是收获。

猫叔深知读书人的心理啊。

看到书单的十几分钟之后下单购买,当当网迅速反应,当天下午已有两本到货。

两天后的今天,第三本到货。

与此同时,读完了这第一本书。

——无论任何时代,都是行动派的天下,你说对不对?

下面就是我读此书的笔记,第一篇,与大家分享。

另一篇,要投给猫叔,当然,是按猫叔的要求来写的。


正文

(1)把握人生的诗意方式

本文的标题,就来自林语堂的一首诗,名为《四十自叙》,该诗最后四句如下:

而今行年虽四十,

尚喜未沦士大夫。

一点童心犹未灭,

半丝白鬓尚且无?

林语堂,是真正的诗人!

不是因为写出多少传世佳作,而是,他把人生,写成一首诗!

他描述自己的写作,用诗的语言——

他说,“......真真有趣的、冗长的、闲逸的谈论,一说就是几页,中间富于迂回曲折,后来在料不到的地方,突然一转,仍旧回到原来的论点,好像一个人因为要使伙伴惊奇,特意翻过一道篱笆回家去一般。”

他还说:

“我在读书和写作时都是抄小路走的。”

这是富有活力的态度,是不拘一格的创新的态度。

林语堂认为——

“中国这个民族显然是比较有哲理眼光,而比较没有效率的,如果不是这样,没有一个民族能经过四千年有效率的生活的高血压而继续生活的。四千年有效率的生活是会毁灭任何民族的。”

为什么没有效率?

因为是“诗的国度”。

诗歌是美的艺术,不求实用。

中国历代,诗人众多。

诗人是不求效率但爱美的一类人,而且,诗人不求扩张与侵略,但求和谐与宁静。

这是中华民族长寿的秘密。

林语堂一生但爱庄子、陶渊明、苏东坡、袁中郎之类诗人气质极浓的先贤。

他自己的一生便在追求美感诗意的闲适姿态中度过。

而诗意源于好奇,即童心也。


2)把握人生的才情方式

本书中《我的戒烟》一文,是我读到写戒烟的最具才情之作。

你看,他不从正面讲他戒烟的原因,其立论,竟是把戒烟当做“走入歧途”,专讲其过程,以及如何最终“醒悟”,“悔悟前非”,最后,又老老实实做了“吸烟的信徒。”

讲其戒烟过程,偏不讲吸烟的害处,只说——

“这戒烟的念头,根本就有点糊涂,”

讲如何——

“明知于自己的心身有益的一根小小香烟,就没有胆量取来享用,说来真是一段丑史。”

吸烟反而对身心有益,因此,戒烟就是“昏迷”,是“懦弱”,是“下流的念头。”

真奇怪!

那么,吸烟怎样对身心有益呢?

作者认为,吸烟大大地有助于写作!

“作文者必精力美满,意到神飞,胸襟豁达,锋发韵流,方有好文出现,......此种心境,不吸烟岂可办到?”

林语堂的文章得吸烟之助,写得才气纵横,使人叹服。

人如其文,林语堂做人也是挥洒自如。

当有心仪之人在国民政府任职,他便欣欣然受邀前往赴任外交部秘书。

待得厌倦政客生涯,拂袖便去,何等潇洒!

教书、办刊、写作,林语堂事事出色当行,才情尽显。

其才情出自不肯随俗媚俗坦白直率之童心!


(3)把握人生的幽默方式

上文讲到才情,林语堂的才情突出表现在其幽默文章之中。

且看《脸与法治》一文:

“中国若要真正平等法治,不如大家丢脸。脸一丢,法治自会实现,,中国自会富强。”

这是什么怪论?

作者举乘船的实例说明:

“比如前年就有丘八(军人——引者)的脸太大,不听船中买办吩咐,一定要享在载满硫磺之厢房抽烟之荣耀。买办......将脸赏给丘八。后来结果,这支长江轮船便付之一炬。丘八固然保全其脸面,却不能保全其焦烂之尸身。”

——不肯丢脸,于是便不守法;若要法治,自然非丢脸不可!

再看《论解嘲》——

作者讲了几个自我解嘲的例子,最后一个令人笑喷:“西班牙有一传说,一个守礼甚谨的伯爵将死,”一个朋友去看他,和他谈个没完没了,伯爵已经喘不上气,只好忍着,听着,最后忍不住了,不耐烦地打断朋友:“对不起,求先生原谅,让我此刻断气。”伯爵这才死了。

林语堂的文章,幽默是一以贯之的风格,轻松行文中,蕴含对世情的洞察。

唯有童心炽盛者,方得幽默三昧!


(4)把握人生的智慧方式

在《论孔子的幽默》一文中,林语堂显示了解读人性的大智慧。

孔子也是人,不是“圣”。

所以,《论语》中诸多难以索解的夫子之言,以普通人性角度观之,则迎刃而解!

譬如“三嗅而作”章,很多学者认为最费解,作者则认为没什么。

——不过是孔子嗅到雉鸡的气味难闻,感到作呕,不肯吃而已。

作者说道:子路打下野鸡给老师吃——

“孔夫子嗅了三嗅,嫌野鸡的气味太腥,就站起来,不吃也罢。原来野鸡要挂起来两三天,才好吃。”

原来孔老夫子只是讲究吃罢了,“我们不必在这里寻出什么大道理。”

看事看人富有人情味儿,是林语堂的智慧。

他在《鲁迅之死》中写道:

“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其即其离,皆出自然,......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他说:

“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鲁迅所持......乃炼钢宝剑。......鲁迅所杀,猛士劲敌有之,僧丐无赖,鸡狗牛蛇亦有之。鲁迅终不以天下英雄死尽,宝剑无用武之地而悲。路见疯犬、癞犬、及守家犬,挥剑一砍,提狗头归,而饮绍兴,名为下酒。此又鲁迅之一活形也。”

——林语堂以洞悉人心的处世智慧看鲁迅,可谓知之甚深!盖彼此皆怀赤子童心之故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生有各种相遇,有苦苦寻觅、有恰恰偶遇,有踏破铁鞋、有擦肩而过。于人于书,皆是如此。我与林语堂的《人生不过如此》,...
    小胡子老师陈练阅读 5,036评论 0 4
  • 交易原理: 该策略只适用于外汇市场,英镑对美元的日内交易。对于其他市场,该策略可能无效。策略是基于区间突破的原...
    量亿数据阅读 4,642评论 0 0
  • 七年级的暑假要来临,丫丫在想着,暑假能不能钓鱼, 让妈妈给她买鱼竿。。。。说是丫丫负责钓鱼,妈妈负责用网兜...
    菜鸟归来阅读 988评论 0 0
  • 动机:明心:为了看到都能发自内心的相互给予的他人和世界 一天中:觉察自己是否能清楚深层的 动机才是保护 为此我做以...
    韦的消息阅读 1,87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