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了解,越喜欢,王崧舟老师就是这种让我越了解,越喜欢的老师。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学者风范,什么是儒雅君子,语文课到底还可以怎样上?读着他的著作,我头脑里始终盘旋着两个字— “道”与“术”。今天我想从这两个方面把自己的感悟说给大家。
何谓诗意语文之道?王老师用他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回应我——看见孩子,找到人类共通的情感;联结母语,品味汉语之美。这是王老师诗意语文的底层逻辑,也是诗意语文扣人心弦的秘密。
以王崧舟老师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为例,这一课王老师的教学切中我们情感要害,引发全场情感共鸣。一堂以情感为逻辑起点的课,除了教给孩子们必要的整本书阅读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看到“人类共有的情感”,打通人性的脉搏,激荡情感的暗流。很多老师听的泪眼朦胧,我也湿了眼眶,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离别的经历,都有自己的旧事,,我们都在与实际童年永别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学习思考,学着长大,然后把心灵的童年永存。王老师请大家给某一角色写一段话,这其实是给在场的我们一个情感的出口,给那些从未真正离别的人和事一个真实的、正式的告别仪式,这是心理上的完结,这对于曾有离别创伤的人而言是一次珍贵的治疗愈。我们的课不能违背人性,我们只能顺应人性,并发觉其中的真善美,因为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这堂课上,王老师出神入化的教材加工技巧和精湛叫绝的授课技巧,以及他对孩子们耐心的引导,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他的课堂评语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句批评和指责,哪怕孩子说错他也能用别样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到“如沐春风”,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者”,我敬佩的“人师!
大师的课听的过瘾,回过头来细品,没有点功夫也是看热闹,看不到门道。从头梳理,,王老师先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图三和图九),然后准确给这一堂课定位 (图四和图六),接着设计教学板块 (图七),思考教学工具(图八),最后形成一堂完整的课。图七完整介绍了王老师的授课思路,既然本课以情感逻辑为起点,上课伊始通过《送别》曲谱和曲调奠定情感基调,然后通过表格把整本书读薄,接下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感受人物品质,再通过细读第一个故事和最后一个故事中的“离别”场面感受什么是离别,为接纳离别理解成长这一文章主旨做好铺垫,在理解离别和成长之后,王老师最后把大家引向自己的内心,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出发启发这些已经毕业告别童年的孩子们与实际的童年永别,用成长将童年永存心灵。
再谈王老师的《梅花魂》。王老师并不支持大单元教学,因为在他看来,大单元教学过于注重了语文要素,即“术”的发展,忽略了“道”的内涵式成长,而且一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解读,就会有不同的任务和教学价值,怎么能把它捆绑在某一单元语文要素 (语文阅读或习作)方法之下呢?这么一来,我倒困惑了:大单元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我们是否可以将单元整体教学、任务群进行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变来变去,其实说破了天,实质依然是“听说读写”。
王老师借助《梅花魂》一课指导我们如何在任务群视域下进行单篇教学。拿到一篇文章,王老师主张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把它归属到不同任务群,然后有目的的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活动。他尤其强调所谓的“三维目标”不是把每一个目标割接来定,而是每一个目标的设定都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当我们把一篇文章归属到不同任务群后,就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出现,但任务群之间又是相互融合的因为任何一学课都要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只是任务不同,侧重点不同而已。王老师把《梅花魂》定位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重在引导孩子们品味文化意象“梅”的内含与魅力。在深入解读文本后,王老师找到本课的大概念,设计核心目标,构思教学。
王老师由孩子们学习和积累过的“梅花”古诗为切入点,为整堂课创设梅花语境,奠定情感基调。接着通过两类分别描写梅花秉性和外祖父身份特点的词串让我们初识梅花,感受梅花可能代表着一种情感。接下来,紧扣“梅花”梳理课文写了几件与梅花有关的事情弄懂课文大意和结构,让学生对长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并进行品读指导,把学生的思想课情感引向深处。再补充资料深入理解"梅花"蕴含的特殊意义。最后落脚在传承梅花精神和梅花文化,把梅花精神种在学生心里并认识“意象”。任务四到任务六,挺深奥,并不那么容易理解,期间的细节很多,但王老师就这样把孩子们引到了他们靠自己到不了的地方,这就是王老师的无可替代之处。在这堂课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王老师讲到的“真情境”他把自己设计的四个情境拿出来和我们比较分析,不管是给“我”写颁奖词还是给“我”写信,都不及最后一版“我为什么种梅”?深化主题的同时,人文情怀更浓郁一些。大师就是用一辈子备一节课,无数次上课磨课改课,然后一次比一次讲得深入人心。
愿我们不忘教育初心,跟随孩子,尊重教育规律努力去过自己理想中的教育生活,过一种属于自己的诗意生活。即使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条鸿沟,即使我们可能终其我们的职业生涯也无法达到王老师这样的境界,但是只要我们在路上,我想我们就会遇到自己教师职业生命的庆典!因为我们纵然平凡而并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