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那一年我九岁。离过年大概还有一个月的一天,村里的缝纫师傅早早地来到了我家,他是来给我们全家人缝制衣服的。
家里提前一天就准备好了缝纫机、两张四方桌子并排放在一起,还有从镇上买回来的几块布。师傅把自己带来的一大块布盖在桌子上面,就拿出软尺帮我们量尺寸,然后开始裁剪布匹。那个年代,每当春节临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扯上几块布,然后请缝纫师傅上门来缝制新衣服。一般情况下,缝纫机都是由师傅带上门来,因为村里大部分人家里都没有缝纫机。
全家人的衣服,大概要缝制2~3天,在那几天,我都会异常地激动和兴奋,到了学校,恨不得让所有的同学都知道,我家里请了师傅做新衣服。一到放学,我又急不可待地跑回家,想看看自己的衣服做好没有。等到终于可以试穿新衣服了,穿上以后又舍不得脱下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想到过年就能穿上新衣服时,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②
寒假开始了,由于是冬天,家里除了放牛以外,已经没有太多的农活,我就每天跟着村里的姑娘们上山割草。那时没有煤气炉,连烧煤的都很少,大部分人家里都是用木柴、树枝和干草生火做饭,每到过年,家家户户要做很多吃的,用的柴火就更多了,所以,从放假开始,我们几乎每天都上山割草。
那时候村里的小姑娘可真多,每次十几个小姑娘一起结伴上山,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话题都是围绕着“过年”:谁谁做了什么样的新衣服;谁家要买什么年货;过年能拿到多少钱的压岁钱 ;谁家的猪什么时候杀;哪家的华侨要回来过年……对于那时的小孩子来说,村里有华侨回来可是件大喜事,因为只要谁的家里有华侨回来,村里的大人、小孩都会到那个人家里分上几颗没见过的糖果。我每次吃完糖果后,都舍不得把那些色彩绚丽的糖果纸扔掉,而是把它折叠得整整齐齐,夹在书本中。如果是一些有亲戚关系的华侨回来,那就更加令人兴奋了,因为不但能吃上糖,有时还能分到一些东西呢。那一年,我的叔叔家有几个华侨回来过年,送给我们姐妹一人一套棉布做的花衣服,我对那套碎花的衣服喜欢得不得了,从过年穿上以后,简直恨不得天天都穿。后来长大出门工作以后才知道,当时那套漂亮的碎花衣服,其实是睡衣。在知道以后,虽然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但后来也就想开了,虽然是睡衣,但它确实也给我带了了很多快乐。
③
到了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五,按农村的说法,就是入了“年架”,那天开始,就不能上山砍柴割草了,但是家里开始有更多的活要忙。我作为孩子中的老大,少不了要帮父母的忙。
家里先是请师傅上门杀猪,除了上缴政府和卖掉的猪肉,家里还留了一些肉,用来做过年吃的卤肉和腊肉。接着开始浸泡黄豆、糯米、粘米,浸泡好,再把黄豆、粘米用手推的石磨磨成浆,糯米要倒进石舂中舂成米粉。然后做豆腐、蒸年糕、炸糯米团子。用油炸的食物还有油角、蛋散、芋头丝丸、芋粉片……那几天,家里大灶、小灶的炉火几乎没有熄灭过,不停地蒸呀、煮呀、炸呀,我们姐弟几个都喜欢呆在厨房里,给炉中添加柴火,不但可以取暖,还可以时不时尝尝新出炉的美食。我最喜欢的是一家人一起做油炸食品,爸爸带着我们姐弟几个在客厅做油角、蛋散,做好后拿到厨房给妈妈下锅炸,奶奶一会坐下看我们,一会进去“监督”一下妈妈。爸爸没有了平时的威严,温和地指点我们,时不时还会开句玩笑,姐弟们边干活边说笑,那真是最难得的温馨时光。
除夕前的几天,家家户户的烟囱上炊烟不断,整个村子的上空都飘浮着香气,家庭主妇们从早到晚都在厨房中忙碌,我经常听到她们说:“唉!闻了一天的油烟,连饭都吃不下了。”不过,她们在说这些的时候,脸上都是带着笑容的。
到了年二十九,家家户户开始杀鸡和鸭。杀鸡也是令我兴奋的一件事,因为我早就瞄上了家里大公鸡尾巴上又长又弯的羽毛,那可是做毽子的好材料,平时我可不敢去拔它羽毛,但到过年可就不一样了,等到它被残忍地割掉了喉咙,在地上不再扑腾了,我就可以出手了。漂亮的羽毛到手后,我马上就去向小伙伴炫耀。不过,妈妈可就辛苦了,一次杀了五只鸡,这么大冷的天,她要到小溪清洗杀好的鸡,清洗好后再把鸡整个煮熟,准备第二天用来拜祭天神和祖宗。
④
忙碌了几天以后,家里该蒸、煮的东西都做好了,该买的年货也买好了,终于到了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村里的鞭炮声就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这是家家户户在家里拜祭天神后放的。女人们拜祭完天神后,还要都要拜祭土地、公王等各路神仙。拜神一般是女人的事,男人们则负责在家贴对联、贴门神、挂灯笼。
我很想留着家里看爸爸贴对联,或者跟妈妈去拜神,可惜我还有一个任务——放牛,这一天,我要把牛牵到田野上让它吃饱,因为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大家都不出门干活,它就只有吃干草的份了。我牵着牛走在田埂上,田埂旁的小水沟里的水清澈见底,发出欢快的“哗哗”声,两旁的地里种着荷兰豆、萝卜、青菜等作物,菜叶和青草上都沾满了露珠,牛在贪婪地吃着青草,鼻孔里不停地冒出热气。我听着远处不时传来的鞭炮声,看着鞭炮放毕冒起的一阵阵白烟,心里充满了喜悦。
大年三十的午饭非常简单,一人一碗米粉就解决了,因为吃完饭后,大人、小孩就要开始洗澡,然后换上新衣服,到祠堂拜祭祖先。妈妈用箩筐挑上三牲(鸡、鱼、猪肉),还有各类食品、香、纸、烛,全家一起出动,往祠堂走去。
祠堂门口有几个村民在敲锣打鼓,非常喜庆和热闹。很多村民早早就到了,大人小孩都穿着新衣服,个个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祠堂里香烟缭绕,在案前点燃香烛的女人被熏得眼泪直流。点燃香烛后,大家就等着祖先“用餐”,然后就开始进入“八卦”时间,大家聚集在一块,互相评判谁家的鸡比较;互相夸赞对方的新衣服、夸赞对方的孩子;打听祠堂中新出现的新面孔是哪家的孩子、或是谁的媳妇;盘问别人孩子的工作、学习……等到香燃烧得差不多了,女人们就开始烧纸做的金银财宝,男人们就到门口放鞭炮,一时间烟火弥漫。我们赶紧撤离了。
回到家里,大人们就开始张罗年夜饭了,而我们这些小孩就等着收压岁钱了。父母一般要等到吃完年夜饭才会给我们,我们就等着一些近亲长辈前来派压岁钱。那时候很少人用利是封,都是直接给钱,一般的都是一角、两角钱,如果是五角和一元钱,对我们来说可就是巨款了。一般来说,过一个新年,收到的压岁钱大约也就三、五块钱。不过,那一年我竟然收到九块多的压岁钱,我把钱放在一个小小的塑料钱包里,可惜后来不小心搞丢了,害得我大哭了一场。
下午四点左右,家家户户就开始吃年夜饭了,这是一年到头来最丰盛的一餐,主要以鸡、鸭、鱼、猪肉为主,我们可以放开了肚皮任意吃,吃得满嘴流油,那叫一个痛快。
到了晚上,村里才真正热闹起来,孩子们呼朋引伴,举着手电筒,东奔西窜的,口袋里装着鞭炮,不时点燃一个扔出去,把旁边的人吓一大跳。几位村民组织了舞狮队,领头人举着灯笼,跟着是敲鼓、打锣、钹的,最后是举狮头和牵狮尾的,挨家挨户上门拜年。每到一户人家门口,主人都会燃放鞭炮,“狮子”等鞭炮燃放完,就在锣鼓声中,摇头摆尾地进入大厅,随着鼓点拜上三拜,然后主人会递上准备好的红包。
到夜里十一点多的时候,部分村民们还要去祠堂里烧香和燃放烟花炮竹。整个村子有好几个祠堂,这个时间都会有意比试一番,不但把锣鼓敲得震天价响,还不停地放烟花和鞭炮,比的是看哪一家时间更长、声音更响亮。那一刻,就是整个过年最热闹的时刻。
在临近十二点时,迎接财神的时间到了,家家户户又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农历新年,就在这一片热闹声中,在硝烟弥漫中来临了。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