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背诵《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结合之前看华彬写的《华彬读<孙子兵法>》,受益匪浅。
读这一篇,首先要明白这里的“计”不是计谋之计,《孙子兵法》不是《三十六计》,写的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淫巧技,而是计算之计,讲究战前的双方实力的详细对比。孙子是绝对的务实派、理性派,最大的特征是完全承认战胜与否就是双方实力比较的结果,不存在什么一技以翻盘的传奇故事。
回到《孙子兵法》的第一篇,主要目的就是战前的比较,比较的框架就是“五事七计”,战场之上再使用“十二诡计”。“五事”是“道、天、地、将、法”,“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十二诡计”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分开来说,“五事”中,“道、天、地”即常说的“天地人和”,是大略,为谋士所擅长;“将、法”是雄才,是具体的落实,选人、用法,是将帅的长处。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对将才的要求是“智、信、仁、勇、严”,把“智”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道德规范的“仁”,冲锋陷阵的“勇”。“智”是权变,是变通之智,是灵活应用兵法的智慧。“信”则是要求赏罚分明,而且是透明可见的,才能让士卒信任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