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见得。两年的时光里自己就犹如《第七天》里前期的杨飞,在另外一个维度寻找自己生前的经历。至少,小说的最后,他的目标达到了,而我却是提着灯也摸不着前方的路在何方。
20年查高考成绩的那天晚上,看着小得不能再小的三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分数我依旧哭了,哭的不是自己的分数有多低而是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力。补习的一年就这样被自己给慢慢撕碎,洒得一点也不剩。8月,本着不愿选一个听起来不是很“高级”的学院,我选择了一个能让自己过得去的大学(当然,也是前几年才从学院上升到大学这个称号,前身是理工学院)。
10月我同我姐同学的妹妹一起结伴前行来到了这里,路上她吐露着心里的不快:为什么自己高考失利,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学校,以前自己年年拿奖学金却落得如此地步…对于她的抱怨我也只能选择默默听取,她的确有能耐,有魄力,而我不是。我就是一个资质平庸甘于接受现状的人,自己的能力也只配上这个学校。初到寝室,看到室友们我感到几分惊慌失措与无奈,更多的应该是面对一个陌生环境以及接触不熟悉的人的恐惧。军训一周里,她们忙着加入各种社团,忙着社团面试。而我选择了做一个平民。或许小时候那种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也让我无法迈出第一步:从班委竞选到后来的社团面试以及再到后来的各种竞赛。我都一一错过,开始的时候我通过参加盗梦空间里的各种活动来麻痹自己,仅仅为了获得那零点几的学时而东奔西走,偶尔觉着有点后悔自己没有去参加社团面试评选干事,总想着自己参加了面试也不会过,便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再到后来选修课一律不听以及各种思想政治课也一一忽略,临近结课时才忙着利用那少的可怜的时间来看书刷题。包括了写作业,遇见不会写的题马上在手机上搜索答案,依赖上了各种搜题软件,这种感受真的如同患上毒瘾一般,没个几年难以戒掉,就那样我迷迷糊糊地混完了一年。
第二年,意识到自己不能在这样下去便立志在选修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讲,谁知前面一年的那种晃荡让我无法静下心来去听取一门选修课及政治思想类课程,起初我强制自己昂着头认真去听,后来发现周围的人都如痴如醉地用手指点着手机屏幕,不过两节课,我的头也抬得越来越低,最终选择了低头,听了不懂,不懂自然不听,在各种选修课上我忙着写各种专业课作业,看其他课外书,一节课下来,作业没做多少,上课讲了啥内容也一无所知。上了大学,对于一门课程也被自己掺入了许多价值利益。专业课听,选修课便不听;期末考试的听,期末只做考察的不听;理论性课程听,政治类课程不听。导致了听一门课还要对它进行权衡利弊再决定要不要听。同时,临近专业课考试也产生了另外一种心理,为什么进入大学要这样对待学习,考前老师勾”重点“,其实,我曾无数次反问过自己,这真的是重点吗?傻子也知道,这不是,这是answer。因而每一次背这些知识点时,我连最基本的优秀也不想去争取,在面上自己努力地背诵每一个知识点,内心却处于一个完全麻木的状态。考前也自以为地明白了每一个知识点,而问题的实质却从未搞明白(如:高中选修里:动量的含义是什么,从未真正地深入到书本以及问题的本质。无论是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里),高中的学习也都是因为这而导致自己的成绩总是忽高忽低,很难有较大的进步。对于英语考四六级也是,没有了高中那样持之以恒的决心。如此一来,连最开始的六级考试都没胆去尝试。当然,如果我是属于比较豁达的一类人,或许我会继续带着这些行为继续前行,而我不是,我是属于敏感的的那一类人,归纳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当自己长期处于温室中,过不了多久就会陷入抑郁,沉默。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的迷失,一次又一次的抑郁与沉默,使得自己在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Reflectiontsp鲁迅我的确时时刻刻地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其次,便是交友方面了,由于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善言谈的家庭里,从而被塑造成了一个看似十分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实则却稀奇古怪,把什么事都压心底,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了便躲在被子里无声的哭泣。初中母亲的离去使我不想去与她人深交,害怕自己以后无法忍受再一次失去的痛苦所以更热衷于自己一个人呆着,因为这样也会使我的心态平静许多。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也迷上了娱乐软件,从开始的黑色软件再到后来的绿色软件粉色软件红色软件,在各种软件中迷失了自己。其实,真正的缺陷并不是利用这些娱乐软件来修复,需要的答案资料也不是在这上面来寻找,自己向往的那种生活也不是在上面去追寻,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挣取。在亲情方面,对父亲我也有许多的亏欠。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大学自己都很少给父亲打电话,在我小的时候他便在外务工了,一年只回来那么一两次,电话也没打过几回,所以在我的记忆里也从来不敢向他吐露心声,怕听到的又是一句”不要好高骛远,不孝顺“类的词语。进入了大学也经常看见室友和父母打电话,而自己却难以鼓起那份勇气打一回电话,不知为何从小和他树立起的那层隔阂始终也去不掉。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的我也选择了体谅:那个时代的他们本就没有接受多少教育,还要拼了命地为我赚取学费,自己应该学会知足,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小时候的性格缺陷需要自己慢慢去修复。
前几天看了一位陌生女孩的自述以及她的许多见解。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学习生活哪个方面,感觉她都透析得都十分到位。确实,她的高度就算我跳起来也够不到,但是也很庆幸能够看到她的文章,让我终于鼓起勇气来剖析自己,面对另一个自己,面对对任何事情都容易动摇的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是三分热度的自己。接下来的这一年需要做的便是建立起平缓的学习节奏,慢慢步入正轨,对于考研我不能说百分之百去投入,因为不想加重父亲的负担,我选择平衡实习和考研的时间。其实,这种打算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确立,只是没有打算实施,相对安逸的生活也阻挡了我的步伐。或许,这就是罗翔老师口中的内耗吧!内耗不就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吗?能量从有到无,人生也只有归零了才不会内耗,而我们所需要做的便是将内耗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找到一个内耗不会把自己耗死的出口。人生就是这样,累的时候就睡一睡,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停留在想,而一定要去做,其实想的话,自己的损耗也会很大,但是做的时候,可能会慢慢让自己变得平静,纠结的心也可能会被释放。遇到困难意味着我们在进步,也只有遇到困难我们才能够进步,才能成长。遵从自己的感觉,提灯再前行!
我从未这般深刻感觉到,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依赖于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