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2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

天命天指的是,无论谁做做还是不做,结果都会发生,找不着是谁让这件事发生的命指的是,这件事发生了,但是不知道原因,找不到原因突然发生了天命在孟子里指的是一种非人类力量,一种超脱人类之外决定人的一种力量


总纲

有三种切入角度一种指导人生的方法论一种上升到哲学朱熹指日用平常,人的修行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天命之谓性,讲的如何格物致知

率性之为道,讲的如何去诚意正心

首先就要思考、反省自身,不能由自己的情和欲去做决定。没有经过思考和修炼,人生都是困惑的、迷惑的、甚至是误入歧途的。

按照情来处理事物,要么就是事后悔恨;或者就是认为自己人就这样,身边人都讨厌他,总在不该发火的时候发火🔥。都不是走向成功的,为什么呢?你人生总是悔恨,总在纠结中前进,怎么能走向成功?!要么就是被身边人边缘化,这人每次喝酒必闹事,下次谁还敢请他来。

按照欲来做事,欲一般与贪结合,看似这人做事很理性,但是他办事就像是做生意,这事我怎么怎么做可以利益最大化。这类人也有两种结局:一种最后也是边缘化,他总是以利己的方式对待他人,他会有一定成就,有一定得到,但发展到一定程度,要么遇到瓶颈,要么事业突然崩溃(自有他人保证你利益的时候,你的利益才是最靠谱的,自己保证利益并不如你‘利他’引发的他人保证你利益靠谱);另一种就是会四处碰壁,这种人眼里只认识💰,没有朋友。


道不可须臾离

倘若研究吃喝拉撒这种先天自带的属性,这种动物也有,就容易歧途。这研究的不是人类特有的,人和动物最大区别是人有精神层面的,要去研究人精神层面的本性


戒慎,恐惧

戒慎、恐惧,只有歪心思都没有,就不会有邪恶的动机;当然你有邪恶的念头的时候,别人是可以感受察觉到的。

当你有谨慎、敬畏,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好处有二,一是可以修炼找回先天的天性,二是理清人际关系,达到亲民。


情欲

遮蔽我们先天智慧的就是情和欲

那么哪个是先天的本性呢?

中庸认为,情和欲关系紧密,你的生气开心是由欲望未得到满足和得到满足而发生的,但究其本质是情产生了欲。

欲是后天的袭染,来自人之间相互的攀比,买车,买房是先天的么?是社会强加给你自己的,不是先天的本性。欲是先天智慧的一种遮蔽。

儒家提倡清心寡欲,而不是存天理灭人欲!因为情和欲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想做到没有欲望,就必须做到无情,但情是人先天的属性


中 和

处理事情,一定要从根上解决,不然就像割草一样,割完一茬接着长。

一切的事情烦恼都来自于情,只有顺着情出发,问题事情才可以根本解决。解决人的事情得顺着人情,解决物的事情,得顺着物情,就比如修路你不绕着动物行走路线,这事情就不能不顺利!

所谓人情就是喜怒哀乐,即人的情绪、人的感情。

格物格的是什么?就是人情和物情,不是琢磨这个人的道德素质、个人修养这些高深的!怎么捋顺人际关系,就是了解他人的情感喜怒哀乐

中是顺应人情办事,和是利用人情办事

能够利用人情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才是最顺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修?

靠反思静坐行么?反思一天所作所为?哪里不到位,从思考人情入手,不要往别的上想原因,因为根本原因还是在喜怒哀乐上“根本原因都是未表现出来的,表现出来的都不是根本原因,喜怒哀乐之未发”要去反思,思考内心深层次的情绪变化

首先去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进一步琢磨什么原因导致的情绪变化,从关照自身喜怒哀乐入手,然后你会发现自己十有八九的情绪波动都是不应该的,这是成为君子的第一个层次

下面一个层次就是把情绪发出来,但不要为了发泄,是为了解决问题。


广言 广查

收集别人的言论,肯定有好的坏的,第一步做到避恶扬善,对于别人不好的言论没有必要去争辩,到你这就止住就行了,好的言论把它发扬出去。第一部分出善恶对错来!

排除完错的,不对的,第二步,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这个方法就是日用平常,切记切记!不可因为太简单,太平常,都是日用小事儿,先让我在日常生活,每件小事儿里进行情绪管理,这,,这太低档次,完了追求高档次。那就是自作聪明,最后没能坚守中庸,就会把自己干沟里


道不远人,改而止

儒家本质是人际和谐,改而止,既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既然别人都改了,就不要揪着不放了,不然关系就不和谐了,远人了;对于自己,总是在意过错,就会陷入悔恨之中,怎么有美好的明天。


忠恕

忠:诚心诚意

恕:宽恕,包容他人

凡事你做都要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得可以摆的上台面,每件事背后都有理由,但你的理由如果摆不上排面,要么是你有私心,要么就是有杂念,肯定没有做到诚意正心

儒家修行的检验方法就是,你说到的事能不能兑现;你做到这个事能不能给出一个摆在台面上的理由。这个检验方法不需要别人告诉你这事儿对不对“言勿行,行勿言”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追求符合自己身份的,对于不符合自己身份以外的,不去抱怨、怨恨。

身份主要是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

文化风俗习惯,按照你的生存状态来生活,你平常就是汉服,那你就维持汉服上下班。你在家上班都是西装领带那就维持你的生存状态。你属于别的文化习俗你就按照你的习俗文化做事就行,周围人习以为常也就适应了。

人生遭遇患难。最近点背,那就日常小心点儿,出门看看门锁着了没,开车小心谨慎,这都是很正常的

除了上面那些,你要做到心态,你得停留在这个状态里。“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此处不是消极的,告诉我们要追求符合自己生存状态的东西,就比如大山的孩子追求去美国,贫贱的人追求富贵,这对他或身边人来讲就是苦难的开始。虽然不能追求不符合自己生存状态以外的事,但是不等于一辈子不追求富贵,切记!你的生存状态是会发生改变的。强调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

保持良好的心态才会有一个好的状态,做到不愿天,不愿己就是一个好的心态。


君子居易以俟命

君子上的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而是停留在一种简单的、一种平常的状态。去等待命运的安排。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修养如射箭,没有正中靶心,反求诸己,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抱怨箭、弓,有风等外界因素。


仁爱:首先从父母—自己最亲近的人入手,把身边人归属到一个一个的同心圆里,摊煎饼似的,越摊越薄。这样就做到把自己人际关系中,把每个人都摆到正确位置上,只有摆到正确位置上,你才能后续把事情做到恰如其分。

尊贤:要尊重他、有物质输送、有共同的价值观


五达道三达德

五种人际关系:君臣上下级关系、父子血缘关系、夫妇婚姻关系、坤弟兄弟关系、朋友关系

修身修智仁勇

智:划分自己的圈子,把每个人摆在正确的位              置“得去学习”

仁:仁爱,不能有坏心眼“得去身体力行,学               到的在生活中贯彻”

勇:有独立的人格,得勇敢、刚毅,你得自己               立得住,你得有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                “知耻近乎勇”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   三种途径都会走向成功

安而行之、利而行之、勉而行之  都会走向成功,(类似河流,不管是层流区还是湍流区或是漩涡区最后都会东流入海)

审慎之、明辨之、笃行之

自己博学然后学会提问问题,对于收集到的答案提出质疑,对于答复可以明辨其中之是非,然后得到正确的答案,得到最后的答案需要身体力行,坚定的笃行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庸》开篇的三句话,给出了五个定义:天、命、性、道、教。这三句话,大家一定要与《论语》《大学》的开篇三句话,对照...
    陈建军阅读 437评论 2 15
  • 每一次走过都是淡泊; 每一次阅读都是收获; 每一次凝眸都是欢歌; 每一次流连都是烟火。 《中庸》书名,有三...
    尖峰牧牛放太阳阅读 852评论 0 1
  • 关于“中”的问题 说实在的,“中”是《中庸》里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对它的理解与诠释决定了如何理解《中庸》的...
    东篱文集阅读 1,311评论 2 1
  • 华杉 368个笔记自序 2023/6/12 发表想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不是为了晓得些知识,而是一种行动反射...
    阳明AI阅读 514评论 0 2
  • 第二章,中庸之道的俗世之用 1 孔子喟叹中道不行,还从两个维度揭示了中道不行的根源: “知(智)者过之,愚者不...
    文中道阅读 76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