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图书馆偶遇《软银图表工作法》,随手翻看了下,内容比较简练,结合工作实际很有启发。这里把主要内容整理以供记忆并分享。(注:按照Bloom learning,最好的学习就是输出,这里也是尝试通过输出的方式来检验是否掌握清楚了,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这本书不同市面上的工具书,1/32开,总共227页,讲述了10个案例,这10个案例基本是职场人员都会遇到的,从中我们可以对照自己的经历,看看不同的工作方式,也是一种方法的拓展。
案例1:业务处理报告
通过对业务过程(关键要素)分解,通过不同的图表,直观的展现业务中关键要素的影响,动态,用于分析问题本质。
核心点:需要对业务有基础的了解,能够对业务过程进行分解。例如培训机构业务可分解为:咨询,试听,报名,缴费,通过统计各环节业务数据,进而分析出影响业务增长的瓶颈在哪里,最终基于此给出改进的建议和判断。
同一份数据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会告诉我们不同的信息
累计柱状图较为常用,但有个弊端,很难通过图表直观的展示要素的变化趋势。
优点:
累计柱状图可以直观的看到总体趋势,例如咨询人数和试听持续增加,交费人数初期增加,但后面放缓
累计柱状图可以直观的看到各要素的的差异性。例如可以看到在不同周,咨询,试听,报名,交费人数变化情况
缺点:
累加特性忽略或弱化了时间点的变化特性。例如培训的实际销售业绩一直停滞,但图1-1并不能很好的告诉我们原因。
图1-2将数据分解,不再采用累积数据,而是用每周新增人数,从中可以看到
1.在刚开始的第一,第二周各项数据都不错,这说明该项业务的想法是好的;
2.在第三周开始,试听、报名和缴费都出现了下滑,而咨询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试听环节很可能存在问题,影响了后续业务的开展;
3.第四,五周持续萎缩,业务基本陷入停滞;
4.基于上述数据分析,重点研究试听环节的问题是破局的关键。
图1-3是图1-2的另外一种形式,只是采用的百分比作为纵轴。这里可以直观的看到各业务随时间推移占比的变化。
总结对比上面三张图,对具体业务的分析的几个要点:
1.定义状态(这里案例使用的培训业务各环节人数变化,划分业务流程是关键)
2.基于输出成果明确状态(目标是弄清楚业务增长的问题,找到关键问题点)
3.不看累计,要看分部统计的数量变化
4.按时间序列观察变化
5.同时采用百分比与实数两种表现形式
这个案例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在工作中会经常用到,在产品制造可适用,对于服务依然适用,是经营方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