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每天守着他的一亩三分地,背朝黄土面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平平淡淡,不紧不慢。
我是在和爷爷的一次聊天中得知他的过去以及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些事情的。
爷爷是家中的长子,在那个时候,身上的负担与责任自然也就重一些。16岁参军,24岁退伍。期间辗转于重庆、四川,最终落脚西安,三年后回到家乡。
据爷爷所说,参军的那几年,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痛,并快乐着。
上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全国上下百废待兴,上到国家高层,下至地方百姓,艰苦的生活迫使每个人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缓慢前行。用爷爷的话说就是“那时候是真苦啊,那时候的人是真的勇敢啊”。每每聊到这里,我都会想起中学历史课本里的文字与图片。我的历史很烂,高考时也曾在历史上栽过很大的跟头。可是爷爷喜欢和我聊历史,尤其是他所经历的那一段。
我真的无法切身体会那个时期的所有故事,对爷爷所经历的那些也不能感同身受。但我可以从他陶醉的语气里和激昂的神态中感受到比课本里更加生动的历史。从一个七十岁老人口中理解的,更多的是一种力量,他就像个孩子一样笑着分享自己最爱的糖果。
爷爷说年轻时他也是个很不安分的孩子,也曾莽莽撞撞走过弯路,大大咧咧犯过错误,迷迷糊糊被人算计过......每次说到这些爷爷都是笑着说完的,我也会有很多问题,但对爷爷来说,这些早已不算什么。而我也知道,这些记忆,也将伴随他一生,珍贵而又美好。毕竟,谁没年轻过。
是啊,那些年少时的疯狂与叛逆,最终都会开成一朵花,灿烂地绽放着。
事实上,爷爷不止一次,不止给我一人讲那些过去的故事。每当听爷爷和弟弟说起这些的时候,我也总能听出另一番味道来。
大时代背景下,谁,又不苦呢。想起妈妈时常说给我的一句话:吃苦是福。
妈妈的童年是在小城里度过的,可是却并不像我想象地那般美好。妈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外婆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几年后,外公也因疾病缠身永远的离开了。而此时姊妹兄弟六人都陆陆续续成了家,年纪尚小的妈妈突然一下子就没有家了。我第一次听到这些是在小学,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可是听完之后打心底里心疼妈妈。而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亲情,母女连心吧。至少,我相信是。之后,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小悲伤,就会再说一句,“可是,我现在有一对好儿女啊,真好。”也就是这么一句话,将两颗心紧紧地暖在了一起。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妈妈也会讲一些另外的故事,说一些道理给我们听。妈妈脸上的云淡风轻,侃侃而谈,也只有我们明白她曾有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而妈妈始终都是平静地和我们说很多话,我能感觉到我们之间没有那堵厚厚的可怕的围墙,也正是如此,我们也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
妈妈说,弟弟和我一直都是她和爸爸的骄傲,尽管在外人看来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知道,我从妈妈身上学到了很多从别人那里学不到的东西,而即使如今远在外地,每每想到这些,都会感觉到有一股温柔的力量在支撑着我前行。当我在面临选择与困惑时,想起妈妈,总能得到答案。
上了大学后,离开小城。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能坐在一起彻夜畅谈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怪异,不合群,被很多人误解,也最终没找到一种兼顾所有的方法。后来,也就索性放弃了。怪异就怪异吧,不合群就不合群吧,误解就误解吧,罢了。
再后来,毕业。上班,半年后辞职。然后接着找工作,接着上班。中间想了很多,看了很多书,朋友的冷漠,身边人的不解,我都坦然接受。而妈妈的话,也一直萦绕在耳边。心态也随之变得愈加开阔明朗。很多不理解的事,慢慢的也都理解了。对我来说,苦,并不可怕。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笑着回头看,讲完那些年所有的苦辣酸甜。
而很多事情,慢慢的,都会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