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R十行采集:
1.为者败之:“为”就是强为、妄为。越是强为,最后结果越糟糕,因为量积累还不到,老想强行发生质变,就是急躁冒进。
2.执者失之:像抓沙子一样,握得越紧,流出来越多,越想用力地把它抓住,反而失去得越来越快。“无执故无失”,没有这样的强执,最后也不会失去。
3.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一个有智慧的领导者,按照道的方式来作为,不妄为,不强为,不多为,有所不为,所以也不会有急躁冒进的失败。
4.无执,故无失:没有这样的强执,最后也不会失去。
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平常人做事,或领着大家做事,经常在快要接近成功的时候,把事情给做砸了。
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走到最后那几步,还要像刚开始那样小心谨慎,一步都不放松,那就没什么败事,没什么事情做不成。 “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忘初心,善始善终。
7.是以圣人欲不欲:一个有智慧的领导者,应该有这种无功利之心。“欲不欲”,别人都不想这样的,反而是你应该考虑的。大家都针对“有”的东西,那有智慧的领导者就应该针对无形的东西:人的精神财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修养。
8.学不学:“不学”,即“绝学”,一般人不愿意学的东西,又花功夫,又不能带来什么实际的利益,可是学这些东西代表了真正的智慧与学问。
9.复众人之所过:“复”,“复盘”之意,通过不断的重复模拟来检视。别人犯的过错像复盘一样历历在目,以此为鉴,避免再犯。
10.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按照自然的规律去做,追求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辅自然”,就是无为。“而不敢为”,就是不敢妄为。
一行精华: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
感受,启发,行动:
1.量变未到质变之时,欲速而不达。着急上火,拔苗助长,都只会起反作用。此时应该继续保持冷静,按部就班,扎扎实实的修炼自己,追求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成功。
所以说“无执故无失”,要放下执念,保持平常心,才能避免失败。
而我们恰恰在越接近成功的时候,越容易失去平常心,所以老子才提醒我们“常于几成而败之”,要求我们慎终如始。
2.后面提到的“欲不欲”和“学不学”,则是道家哲学一贯的思路,阴阳调和,对立统一。要求领导者不要从众,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关注那些被大众忽略的东西。
3.复众人之所过:是老子教给领导者的一个简便易行的修炼技巧,就是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多学习,多总结,少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