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仅有强大的力量,而且这强大的力量还会流动!
在夏丏尊先生翻译的《爱的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把教育比做掘池的话,不管是掘的池子是四方形还是圆形,不管什么形状,在掘池的过程中需始终记得,掘池目的是为了装水。而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而顾明远教授在《对话中国教育,未来教育的创新》一书中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两句话都在说爱于教育之重,爱于教育之力量。
在我看来这种爱的力量还会流动!
在参与马拉松阅读活动的时候,我刚好在学校实习,而且是在特殊教育学校,在备课的时候,我好像真的感受到了爱的力量驱使着我做某些事情,因为考虑到学生们的特殊性(盲生),所以,我会想,这些学生已经欠缺视觉感官的刺激,那我我要怎样教学,才能更好的利用他们的优势感官,听觉和触觉,才能在一堂课上让我的学生们有所学,有所得。所以在上《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时候,我会想着找来稻穗实物,让他们触摸,才会在周末的时间,和一名盲生一起去隆平水稻博物馆参观,学生在和我出去的时候,会问:“老师,我把手搭在你的肩膀上,会不会让你不舒服?”考虑到他可能会有心理负担或者其他的担心,我会说:“完全没有,其实这会让我感受到安全感。“安全感是我当时真实的感受,但同时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也在考虑着怎样说比较恰当,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有实习教学任务需要完成,还是因为在心中有着对学生的爱,因为有对学生的爱,所以我才会想得更多,思考得更多。所以在“无生试讲”的时候,即使没有学生在场,但因为在心里有对学生的爱和喜欢,即使是在面对“空无”的学生,也会在脸上洋溢着微笑“表演。”
记得上完第一节课,学生们说:“老师,你上课的前几分钟好紧张呀!不用紧张,我们大家都是学生,学生何苦为难学生。”这句话一下子就把我和他们的距离拉进了很多。再到后面学生们说:“老师,你上课越来越好了。”他们这句简单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愿意在下班以后花更多的时间查资料,练课。希望能把每节课都上得好一些。虽然我的学生们看不见,但他们会用耳朵感受我的紧张,并在课下对我的上课情况提供反馈,并且毫不吝啬地说出,感觉我上课更加流畅和自信了。
我为学生们想了很多,思考了不少,他们也在课下给我提供反馈。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在师生之间流动吧!
在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可能看到的更多是海伦·凯勒身残志坚,在黑暗中孕育希望的坚韧品格。我们确实应该对海伦·凯勒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失聪,失明,失语,最后成为一名卓越的教育家和作家,为其取得的成就佩服和感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在她成长和成功的路上一直有莎莉文老师的陪伴和教育。莎莉文老师耐心的传授海伦知识,讲述许多书本上的道理和故事。在海伦的手心上写water的单词,接着又让她去大自然感受water,让她感受水在指缝间流动,这是海伦从出生以来又一次和这个世界建立真切的联系;莎莉文老师戴着深度的近视眼镜为海伦读文稿,当她需要修改的时候,又用手语逐字逐句地翻译给她;在海伦应邀去拍关于其自传的电影,去四处演讲,去马戏团参与表演时,莎莉文老师一直陪伴着她。莎莉文老师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和都放在了海伦身上,鼓励她用自己的力量奉献社会,服务群众,当海伦问莎莉文老师问她做这一切的原因,莎莉文老师只是说,“我喜欢海伦。”如果说看到这句话,是又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爱的强大力量。那么海伦·凯勒,在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成就以后,生命的全部力量投身各种社会活动,经常四处演讲,奔走于世界各地,致力于残疾人事业,让我感受到了爱的流动。
她在努力练习发音和演讲以后,再次站在演讲台上,为募捐而奔走演讲。筹募资金的目的只有两个,其一是为了帮助盲人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场所,让他们可以自食其力;其二是帮助那些有才华但家境贫寒的盲人们,让他们不会因为贫穷而放弃自己的梦想。比如那些有音乐天赋的盲童,因为家境不好,买不起价格昂贵的小提琴、钢琴等,那么海伦·凯勒的资金就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就这样前后大约持续有三年,海伦·凯勒跑遍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跑了大概有一百二十三座城市,参加了二百四十九场演讲,大概有二十多万的听众。此外,她还经常去各种团体和组织开展募捐活动,走访了报纸、教会、学校、犹太组织、妇女联盟、青少年团体、少女联合会和雄狮协会等。终于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在她四十岁的时候,全国盲人保障机构建立了;她发起的募捐活动,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成果显著;全国盲人机构的成立,使得美国本土范围内的盲文都得以统一。不仅如此,国内第一座盲人图书馆成立了,政府同意拨款用于盲文书籍的出版和传播。与此同时,全国各州的红十字会也成立了附属的盲文传播机构,负责盲文书籍的翻译、出版和发行。因为受人所爱,海伦·凯勒获得了较好的教育和成就,也因为受人所爱,海伦·凯勒将这份爱扩散流动到了更广更远的地方,成为了博爱!
在《爱的教育》中有个叫卡洛斐的小学生,因为扔雪球,不小心把一个老者的眼睛砸伤了。先说一下这个卡洛斐吧,他很喜欢收集邮票,他会因为得了邮票高兴四五天,对于每一张邮票都非常珍惜。并且久而久之就有了一本邮票薄,有人向他买这本邮票薄,他说自己绝不会将它卖出、出手的。对于这本邮票簿的珍视之情,会让人感觉他怕是母亲病了都不卖。
而当时卡洛斐因为扔雪球,不小心把老者的眼睛砸伤了,是非常担心害怕的,他用了几乎听不清楚的低声,抖抖索索地反复着说:“我不是故意的。”当时校长先生也在,他向卡洛斐说:“快赔礼!”卡洛斐眼中忽然迸出泪来,前去抱住老人的膝。老人伸手来摸卡洛斐的头,抚掠他的头发。说:“孩子!去吧。好了,快回去吧。“卡洛斐受到了老人的原谅,原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因为这只是一个小孩子顽皮犯下的一个错误,后面家长也会出面解决。
但是一天卡洛斐去医院看望老人,忍住哭脸靠近老人,却没有说什么话,老人抚摩着他说:谢谢你!回去告诉你父亲母亲,说经过情形很好,叫他们不必挂念。”接着就让卡洛斐回去,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卡洛斐走出门口,站住了,拿出一件东西交给老者的侄子,低声地说了一句:“将这给了你。”就一溜烟走了。
侄子将东西拿给老人看,包纸上写着“奉赠”。等打开包纸,那东西不是别的,就是卡洛斐平日那样费尽心血,那样珍爱着的邮票簿。他竟把那比生命还重视的宝物,拿来当做报答原宥之恩的礼品。
在这里又感受到了爱的流动。卡洛斐不小心犯错了,虽不是故意但还是有责任,卡洛斐也害怕但非常勇敢地承担了责任。校长和老人见了孩子的真心,也宽容了孩子。而孩子感受到了老人的包容,便也打开了自己,环环相扣,人们真心相爱。
此外书中还有一个叫做“七十八号”囚犯的故事。一个叫七十八号的囚犯,因为受了雇主的虐待,向雇主投掷了一个物品,不小心击打到了雇主的要害部位,致使雇主死亡。但是七十八号监狱中有学习的机会,他在监狱中认真学习,受了先生的教导,之后先生离开监狱到其他地方授课,但是六年以来,七十八号一直都没有忘记先生,一直将先生的教导记忆在心中,待他出狱之时,头发花白的他竟然来看望了当初在监狱给他授课的先生,带着自己自制的一个圆锥形黑色墨水瓶,赠予先生时,他担心先生因为他的过往经历不愿收下,而先生其实是因为感动,迟钝了一会儿,才慢慢接受他的礼物。
我想这个故事也是在表达爱的教育,这份爱关于知识的传授,关于品格的塑造。
并且这份鲜活的爱一直在监狱中保持了六年,最后汇聚到了一个锥形墨水瓶,最终流动到了先生的心里与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