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7月30日上午9-12点
地点:拾壹画室
指导老师:拾壹画室&广州方寸木作
记录:
一、材料:木头由鱼身的一块黄金檀、鱼头紫红色的非洲小叶紫檀和用作鱼眼的白色荷木,三种天然木料用氢基的胶水拼合在一起。想不到它居然能受得住如下工序考验!
二、工序:
勾画—打锉(几套锉刀工具轮流上阵)—砂纸打磨(从大砂-中砂-小砂三次打磨)——抛光(绿色细砂打磨——抛光)——打孔——穿绳
三、悟:
(一)师傅的指点常在不经意处。
例如打锉时,从最锋利的角边开始,通过一推一拉,慢慢的顺着方向打磨,类似于证明圆由无数个切角组成的数学定理,从而勾画出平滑的鱼形木头。我们做人是不是也是这样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做匠活时也是明白做人的道理。
使用工具时先用卷式的锉刀,接着是三角式的锉刀,鱼身用板式细纹的锉刀,鱼尾时运用圆形的锉刀,既能保持最佳打底的鱼图形,又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的锉痕迹。观察我们学者与师傅之间的锉活,妙就在鱼肚与鱼尾之间的锉活。鱼尾如何翘,鱼肚如何收,这也是把平面鱼与立体鱼的奥妙。
打磨时,我用机器固定全块木块,和女儿说你就用砂纸给鱼大力摸痒痒吧,我们拿着一大张砂纸包着木鱼觉得好玩。但是师傅却是把一大块砂纸随手撕下一细条,然后夹住鱼头,轻轻的拉扯就可把鱼肚、鱼嘴和鱼尾全部细细打磨。真是想不到!
抛光时,先用绿色面细砂再次打磨,随后用白色面抛光。一擦一擦,鱼身慢慢变滑通透,最惊喜的是鱼头,越擦居然越透出红色的亮,如同冰种玉的水头,非常惊喜。一个小朋友的鱼头“水头”好漂亮,老师说这是由于木质本来的纹理决定的。
喜悦之间,我用力过猛突然发觉不对劲,小木鱼身上好像有的粘住了。一看原来白色抛光面由于摩擦过热居然粘住木鱼。赶紧找师傅,再次打磨重新搞过。究其原因,一是摩擦过热,二来锉活做的不好,有小突点,还有就是纹里本身刚好在这个地方。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时已经开工已经接近二个半小时了,有的家长和小朋友已经差不多了。
活儿做得满意与否,就看自己是否用心打磨。完美主义者在这一刻表现无遗。
(二)匠活与女儿
妞初见工具箱十分好奇,由于年纪与专注力,在锉活和打磨时渐渐觉得木屑好玩了。梁老师两次经过我们主动问妞需要帮忙吗?妞都固作扭头说,不用。梁老师竖起大拇指,表扬她,好,你独立完成。汗。
我带妞参加木作,一个是好奇,二来体验,三是亲子。
回家后我问她这个小木鱼怎么做,工序她一一数来。先生问她借小木鱼戴戴。她不舍得,这是我和妈妈做的。
关于匠活,我想妞长大以后不一定是工匠。我希望她在平常的人生可以有能力有空间做一点自己爱做的事情,哪怕这个事情是别人看来无聊也好,又或者别人随便买个机械制作的小工艺更精美一点,但是手木的制作会更有生命力,更有感情。
时光慢慢走也是一种滋养。曾有一段日子,我的时间计划比较紧密,细分到半小时,每周都算一算做了什么事,看一下这周工作计划完成得怎么样,尽量安排在重要与紧要的事情,美其名为时间管理,但人却活得有焦虑。后来,我觉得却是无意义的。人是需要 “浪费”一些无聊时间去干“无聊”事情,甚至啥也不做,滋养自己,休养自己。
这种“无聊”之事包括好奇之事,爱好之事,闲散之事,例如木作、画画、跳舞、义工等乱七杂八的事。我尽量让她多一点的生活体验,以便她日后更快找到她想要的方向。
(三)后记
临睡前我们讲故事,由于今天制作了一条鱼,特意讲鱼的故事,刚好童话书有二个故事:《小猫钓鱼》和《渔夫和他的妻子》。
妞已经识一百来个字,连图带读,编个大概明白。
问,小猫为什么钓不到鱼。因为小猫看到蜻蜓和蝴蝶。——这叫三心二意。
又问,什么叫魔法鱼?为什么渔夫的城堡又变旧房子。
不知道。
女儿蹦蹦跳跳,唱她的儿歌《钓鱼记》:钓鱼,钓鱼,钓到什么鱼?钓到一只美人鱼,好美丽哦!
妈妈,我们今天做的小木鱼是三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