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 31 日
日阅读:《看见》浏览了一遍
日锻炼:无
日总结反思: 一篇《看见》的读后感,也是一种反思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高中,那时候我连柴静是谁都不知道。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翻开书的几页,开篇语言不失风趣,让我升起了阅读的欲望,从此与《看见》结缘。
在我看来,《看见》是一本人生哲学书。通常见到的哲学书往往语言晦涩难懂,哪怕是简简单单的大白话,常常也要认真研读才能有所收获,读起来不免有些难受。而《看见》却是采用了不一样的方式道出一个个人生哲理和心得体悟。由于认识了如此多的人,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生,柴静在讲述故事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她将脑海中的一段故事娓娓道出,我们便可以在品味的过程收获、明白些什么,或多或少,或深或浅。下面,我选择我的部分体会说些自己的想法。
对于像柴静这样的人,我常常将其认识为权威,而权威是如何成就的却从未思考,以为这样的人天生如此。看过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并非如此。其一,所谓的“权威”是经历了一件件大大小小的事情摔打出来的,绝非生而如此。这方面,书的第一章给我印象最深,柴静刚来到央视,那么那么年轻气盛,那么目中无物,这么说其实也不算过分,那时的她就像刚刚步入社会的我们。然而真正进入央视,她迷茫了、无助了、怀疑了,就像刚进入社会的我们一样感到无可适从。紧接着,她描述了几个当年的细节,给人感觉是那么的孤单,然而我的内心却是一阵莫名的欣喜,哈,原来她也狼狈过,她也痛苦过。这样的想法让我渐渐减轻了对困难和挫折的畏惧,因为每个人都要经历,而经历之后,我们只会更加优秀,换言之,要想足够优秀,你便要经历足够多的磨难,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我们的力量来源于痛苦,痛苦越多,力量便越大。其二,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权威”,我们只能说某些人对某些事的经历多一些,见解较明智些,仅此而已,“权威”也有不懂的事,就拿柴静在文中反复提到过的“表演性采访”一样,我不知道现如今,她的心中是否有定数,至少在完书前,她依旧不能给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以上是我的第一点收获。
第二点是平凡和真实的力量。在刚进入央视,柴静是懵懂的,不知道该怎样做,习惯的使用着原有的态度和措辞,多年后,自己在文中也忍不住吐槽自己的做作。看过这本书后,我选择性的挑选了她在早前和近期的视频,最直观的感受是语言的简洁和平实。少了刻意的修辞,她更注意真实的力量。在这一点,从文中的好几章都可以体现。她反复强调了真实的重要性和作用,一方面他人的建议和劝说,一方面是自身的经历。第一次考虑真实这个问题,我以为我懂了,而柴静反复强调后,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却发现之前的认知还太浅显。生活中,我们常常希望利用情感来表达事情,却不想这是本末倒置,我们不是为了表达事情而流露情感,而应该是在流露内心的真实情感时把事情做好。这之间我们便可以看出差别,差别就是“真”,做作的感情只会让人难受,而真实的情感才可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就是对于平凡的看法,我们不应该畏惧这种生活状态,平凡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一种不一样的心境,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文中,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采访,有的人地位显赫,有的人地位“低下”(有进入戒毒所而被迫卖淫的人、有被歧视的同性恋、也有因杀死丈夫进入监狱的女人),还有则是所谓的普通人,而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觉,他们都是平凡的,他们会哭会笑,有自己的人生,他们自然的出生,又奔向死亡,万物流变,千百万年,我们都是一个颗粒,谁能说自己不平凡?被采访的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啊,因为他们都是渺小的存在,可是我却从平凡里看到了感动和不平凡,他们的每个作为都是那么震撼人心。从平凡中体会不平凡亦是一种不一样的收获。
从书中,或对或错,我学到了许多也有不少感慨,我愿写下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共同探讨。
日三件事:
1.阅读
2.随笔
3.
知行格:培育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