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父母长辈就怕你谈恋爱,耽误学习。毕业了,父母长辈就怕你找不到对象,成为剩男剩女。结婚这个事情,不管你有多大成就,不管你收入多高,父母觉得比天大,好像是你唯一的终生大事。什么事情发生了,结个婚就好了。因此,竟然存在连生病了要拿结婚冲喜这个传统习俗。
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在我们现在这一代看来,百岁人生可能性非常大,作为一个现代青年,对于要和自己度过半个世纪以上另外一半,非常挑剔,毕竟这么重要的事情,不好将就。
《自私的基因》上说我们人的各种行为其实是受基因控制。我们作为一个基因的载体,拥有一个神圣的使命,把基因延续下去。从基因的角度来讲,繁衍的本能,在潜意识里波涛汹涌。我们其实是渴望和异性在一起,并且拥有一段长期的关系,繁衍后代。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寿命变长了20年左右,但是孕龄期并没有随之增加。相反由于生存压力、环境等林林总总的因素,我们的生育能力其实在走下坡路。很多夫妻还没有到高龄阶段,就借助于辅助生殖技术受孕。
罗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讲的时候说,现在最婚姻最好的祝福——“顶石婚” 。就是在把自己整理好,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以及未来可期的情况下,再结婚。 结婚是与另一个一起生活协同进化的过程,找到结婚对象一起生活就成了一件非常谨慎的事情。
找结婚对象真的很难吗?很难呀,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很难呢。
什么叫你喜欢的?你喜欢什么样的?大多数人的标准是:长得不丑,学历、经济条件和我差不多,最重要的是三观合适。学历和经济条件这个比较客观。长得不丑?好吧,有点虚,不知道怎么形容,能看对眼的。三观合适,好虚,你的三观是什么你能说得出来吗?就算你能出来,对方能说出来吗?
这一切貌似看起来都非常难。我想问一句,你准备好了结束单身生活吗?如果答案是yes,那么就开始追求。结婚对象不是挑出来的,找结婚对象就是找人生合作伙伴,是要找的,不只是看条件。你得相处,牵手拥抱性生活,谈天说地打游戏,逛街买菜做家务,相处了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想要怎样的对象,其实只有处过才知道。
如果你说,我知道我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对象。但是还没遇见,遇见了我就知道,那你等呗。大多数的一见钟情都是因为长相。
恋爱不是等出来的,而是需要主动。
找到你比较注意的客观条件,我建议的是经济条件差不多,有共同话题,只要不讨厌就可以开始追求了。
追求哪个呀?在你可选择范围内最想追求的呀。如果没有呢,都差不多没有特别喜欢的,没有特别讨厌的。那就追求那个最容易成功的呗。
怎么追求?约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