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学期九月开学起,我们学校开设了“桐声小讲堂”这一特色课堂。这项课程在课表上是找不到的,不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为每个孩子最大可能发展负责而开设的校本特色课程。课程时间只有2-3分钟,课程内容以年级主题的形式呈现,课程参与者是全体学生,目前在语数课堂试行。
就语文学科“桐声小讲堂”的建设而言,我们每个月一个主题,学生按照学号顺序依次参与课前2-3分钟的主题分享,每次安排2名学生分享。从我们班级前两个月的课程开展以来,孩子们兴趣浓厚,个人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技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年级10月份的“桐声小讲堂”主题是名言警句的分享。我在我们班给每天参与分享的孩子定下了一个规矩:1.课前自己抽时间把要分享的名言警句板书在黑板上指定的一个区域;2.分享时先带领大家朗读一遍,然后讲讲名言警句的意思,以及用法;3.待大家听明白后,最后再带领大家朗读两遍;4.提醒大家在笔记本上积累分享的名言警句。
上一周我们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每天参与“桐声小讲堂”的孩子们聪慧自主的给大家分享鲁迅的名言警句。看着孩子们自然生成的这样的学习主动探究精神,我暗自得意,自主学习能力正这样一步步建立!那一天轮到了宏林这孩子分享,他给大家带来的是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
宏林按照我们班规定的程序开始给大家分享,他声音洪亮,吐词清晰。当他给大家讲解这句话的意思时,把“孺子牛”讲解得特别透彻:“孺子牛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宏林脱口而出,表达流畅,没有借鉴任何资料。让我更吃惊的是,宏林竟然还给大家拓展了“孺子牛”的典故:“同学们,这句话里面的孺子牛有个典故。齐景公有个庶子叫……”其余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宏林讲得生动形象,待宏林把这个典故的给大家讲完时,教室里自发的响起热烈的掌声!
宏林的历史知识丰富,但凡语文课上涉及到与历史相关的内容或人物时,大家都会把期望的眼神投向宏林。
在“孺子牛”的典故之后,正巧语文书上古诗《边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也涉及到用典,宏林又给大家带来了“飞将军”李广的精彩故事。把李广抗击匈奴的英勇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同学们发自心里佩服宏林的知识广博。
语文练习册《直通车》上也拓展了一道用典题:请讲一讲“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典故。在第二天的班级交流会上,因为是作业,大家提前了解过王谢的典故,都能讲出这个典故的内容。但宏林却不仅限于典故的内容,还补充了王谢两家的其他故事,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知识。
去年我们班成立“文学社”,宏林踊跃申报了社长这个职位。单周五的班会课,宏林就以文学社社长的名义组织全班同学开展活动。他先后组织了几期“班级诗词大会”,每一期都很成功,更加激发了全班同学学习诗词的兴趣。最让大家刻骨铭心的是宏林组织的主题诗词活动——学习有关成都的古诗。课前,宏林制作了精美的PPT,选择典型的描写成都的古诗,配上文字和图片,在课堂上形象直观的给大家呈现。除此以外,宏林还要提前把这些古诗学习透彻,在课堂上给大家分享每首古诗的写作背景和诗意。最后,宏林还要组织大家积累背诵这些古诗。所有同学对这些古诗学得明白,记得扎实,既丰富了诗词知识,也为考试奠定了基础。记得一次考试就巧遇上了一道题:“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赞美描写成都。请你写一首你课外积累的诗句。”大部分同学都写的宏林给大家分享的陆游的“二十里香中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腹有诗书气自华!宏林的满腹诗书已练就了他大方坦荡的胸怀、积极上进的精神,这孩子正以最好的姿态迎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念过往,不惧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