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拖延症又犯啦
A: 最近老毛病又犯了,又得开始新一轮的治病之旅。
B: 什么?老毛病?什么老毛病?
A: 唉,就是拖延症呐。
B: 拖延症呀,我知道,就是明明有事要做,却赖着不想动,不是拖到最后一刻急吼吼赶工,就是干脆不干啦!
A: 你说的对呀,这病我时好时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自己都恨死自己了!
B: 别呀,再怎么样,也不能恨自己。要治这病,好办呀,你现在有什么任务,现在就开始动起来,完成它!
听着大脑里两个小人的对话,我依旧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
上了一天班,晚上陪完娃,想想白天没扯完的一堆工作事务,再想想明天还得开会,开完会得出差、调研,出发前还要准备,回来又得赶报告,还有作业好久没写了,想想就顿觉心力交瘁,真想就这样一直躺着。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陷入到这种“拖拉”的状态中,这已经成为我的老毛病了。
02 什么是拖延症
昨晚在“得到”听了《拖延心理学》,书中说,如果只是做事情习惯性地拖拉,但并没有觉得焦虑、烦躁,并不期望改变,那么这就只是一种做事习惯而已,并不是拖延症。只有因为拖拉而陷入到自责和焦躁的情绪当中,才是拖延症。
我就是重度拖延症没错。
明明有一堆事情要做,却迟迟不能动手开工。明明有一份报告要交,却会先浏览一会网页,再翻翻电脑里的资料,查查相关材料,美其名曰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还没做完,突然又来了另一项工作,或者好几项工作,就开始焦虑,案头摆满了各种资料,翻翻这个,翻翻那个,干脆先让自己静一会吧,静一会的方式就是打开一本和工作完全无关的书,看了起来。为了安抚自己,通常会告诉自己,上午就查查资料,读读书好啦,下午用四个钟头的时间一定能够写完报告的。
通常到了下午,准备开始写报告了,又会有一些其他的临时事务挤进来,一下午预计的四个钟头往往只有一个钟头可以利用的。最后,领导突然说要第二天早上交报告,好吧,用一两个钟头加班搞定。
《拖延心理学》里说,患有拖延症的人很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病人,达芬奇。达芬奇一生中创作了6000多幅手稿,可是最终成功完成并流传于世的仅仅20多幅,可见也是一名重度拖延症患者。
03 拖延症的原因
艺术家或许是太过于追求完美,期望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能够惊艳世人,可我等普通人究竟为什么会一拖再拖?
拖延症的内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源于完美主义,特别是想象中的完美主义,总是幻想自己一出手,就能拿出完美的产品,而迟迟不去行动。
除了完美主义以外,第二个拖延的原因就是我们害怕失败,害怕对眼下的事情无法掌控,干脆就一拖再拖,不直接面对现实,不去做,就不用去承担失败后的折磨了。
第三个就是害怕成功,这个听上去很反常,通常是由于从小生活在一个苛刻的家庭中,被家长质疑和批评过多,当一件事原本可以顺利做下去,我们却会不自觉地停下来,不停地怀疑自己,我真的可以做到吗?
从心理学上说,拖延症本质上是人如何与自己相处的问题。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到“本能”和“理智”两种情绪驱动的,在本能的驱动下行动是人的天性,让理智驾驭本能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所以,人会本能地抗拒辛苦的劳动,而会选择安逸,因此,拖拉是一种人性,不应过于苛责自己,而是接受自己拖延这个事实。
04 如何战胜拖延症
接受拖延这个事实,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改变它。
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将宝贵的生命耗费在拖延中,当然会拖慢我们变好的脚步。要战胜拖拉,战胜拖延症,是必须的。
要战胜拖延症有很多方法,用意志力控制自己,给自己的任务设置一个截止期限,或者及时给自己奖励,还有“五分钟行动法则”,就是任何任务,都给自己设计一个5分钟的行动计划,让自己从完成一个分解后的小的任务计划开始。
比如,要写一篇写作作业,我们可以先用5分钟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标题,列一个大纲,或写完第一段。当完成这个5分钟的任务,完成整个任务就不再困难了。
战胜拖延症,从5分钟行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