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放学接到孩子,班主任跟我说,孩子的一只胳膊总是耷拉着,让我多加留心,有没有什么问题。
于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就问她,为什么你的一支胳膊一直耷拉着不用呢,她告诉我,因为她觉得那只胳膊没用,它只是起辅助作用很多时候用不到。
这个话题要从半个月前说起,那时候我刚刚给他报了一个舞蹈班,因为看到跳舞的时候,老师总是会说,现在左手做,现在换右手,但是孩子太小根本分不清左右。
于是回到家我就告诉她,右手是吃饭拿筷子、写字拿笔的手,起主要作用,而另一只手就是左手,左手主要起辅助作用,有的时候用不到。
所以,这个事情让我感触很深,我简单的几句话目的并不是告诉她有用或者没用,只是让她分清左右,没想到孩子就想到了另一方面。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挪威一个小儿科研中心的医生说,北欧四国对孩子跌倒的态度是:丹麦,父母立刻哄而安慰;瑞典,父母马上研究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发生;挪威,父母叫孩子站起来,不要哭;芬兰,父母不骂不安慰,由孩子自己爬起来。
事实证明,芬兰的做法最合理,也最符合孩子的接受程度,更利于孩子的自我发展和人格形成。就比例来说,前三个国家的做法在中国应该都比较常见。尽管国外有很多家庭也比较溺爱孩子,但中国的溺爱程度比较严重的。
总是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现在教育孩子比原来麻烦很多。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跟家庭的溺爱程度有关系,并且社会发达了,物质丰富了,网络普遍了,孩子作为这其中的浸染产物,也受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发现,原来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不合适,有点儿单调,方法比较单一。
那么我们就要寻找新的教育方法,我经常说自己,包括身边的很多朋友带孩子,就是大孩子带小孩子,因为我们所有的记方,除了搜一搜度娘、教育app,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用心的去摸索。
尽管如此,更多的时候还是感觉力不从心,什么时候应该夸奖或者什么时候应该批评呢,怕夸奖多了,夸奖本身失效,让孩子觉得没有价值,起不到提高积极性的作用。批评得不恰当,又怕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想象力。
那么我们怎么掌握时机,选择尺寸呢?
即使孩子不分左右,在跳舞的时候出一些差错,出些丑又有什么关系。只要她是喜欢跳舞的,只要她能坚持,本身就已经值得骄傲了。
过度的关注一些细小的环节,便过多的剥夺了孩子原有的快乐。人生中遇到一些挫折总是难免的,现在的小挫折也许更加现实,都会慢慢成为她人生的积累。
我们总是习惯打着爱的旗号,帮助孩子做很多的事情,打着爱的旗号,让孩子自理,于其娇惯后又急于摔打,怒其不争,不如一开始就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因为这件事情是她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