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读者问我:168轻断食是什么?又怎么去实践,才不会半途而废?
你有没有试过,用“省下一顿早餐”,换来整个上午的高效与清醒?我做到了。
我从2022年7月8日开始轻断食,至今整整3年。这不是盲目跟风,而是一场改变工作和生活状态的自我实验。
缘起:两本书,一场认知升级
我尝试轻断食,并不是为了减肥,而是源于两本书带来的思维颠覆。#健康生活新范式#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教我实践“斯多葛主义”,尤其是这两个技巧:
1、消极想象:想象失去珍视的东西(比如健康、工作、关系),反而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
2、自寻不适:主动体验轻微的不适(如干渴、饥饿),以培养应对突发困境的能力。轻断食正是该技巧的具体实践。
《反脆弱》进一步告诉我:真正的强大,来自于波动、压力与不确定性。正如尼采那句——“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强大”。
实践:四个关键策略,让我轻松坚持
了解到很多高效能人士(乔布斯、马斯克、萨古鲁、张朝阳等)都在实践断食后,我也决定尝试。但作为职场人,如何坚持?我总结了四个关键经验:
1、认知先行:懂原理,不硬抗
我不是盲目开始。我搞懂了轻断食背后的原理:促进细胞自噬、改善胰岛素敏感度……理解了“为什么”,坚持就不再是咬牙硬撑,而是理智选择。
2、灵活断食:5+2模式不断生活乐趣
我把轻断食主要放在了工作日践行,休息日则照常家庭聚餐。这一安排既保全了生活的乐趣,也消除了心理阻力,使轻断食成为一种更轻松、可长期践行的健康习惯。
3、环境切断:用“善意谎言”化解劝饭压力
父母帮忙带娃,早餐总是贴心准备好。直接拒绝容易伤感情,我就笑着说“公司在提供早餐”,然后悄悄执行自己的计划。不争论,不解释,保持节奏。
4、记录感受:感知身体,让坚持更有趣
我会简单记录每天轻断食的感受:上午精力充沛还是昏昏欲睡?饥饿感是偶尔还是持续不断?注意力是更集中还是涣散?进食时,是更享受食物?…每一次记录,都是一次与身体的对话。
收获:远不止健康,更是整体蜕变
轻断食三年,我收获了这实实在在的改变:
头脑更清晰:不吃早餐后,上午不再昏沉困顿,工作效率提升约30%
时间更充裕:每天节省的早餐时间,用于阅读或运动
感知更敏锐:身体更轻盈,味觉更敏感,甚至能尝出食物本味
健康更可控:改善代谢,降低糖尿病风险(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有研究显示,16小时禁食可促进细胞自噬)
意志更坚定:通过每日“自寻不适”,让我变得自律、抗压能力更强
你想不想从明天早晨试试?
我的方法很简单:在8小时内正常进食,不刻意节食,16小时里禁食(包含睡眠时间)。例如:
选择适合你的8小时进食窗口(比如12:00-20:00)
断食期间,可以喝水、黑咖啡、无糖茶
从每周2-3天开始,慢慢适应
倾听身体的声音,不要勉强
轻断食并非适合所有人,建议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孕妇、低血糖或慢性病患者请先咨询医生。
轻断食不是苦修,而是一场回归内在的旅程。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健康,更是一种清醒掌控生活的智慧。
明天早晨,当你站在早餐前,或许可以尝试另一个选择:给身体16小时清净,还自己更清醒的上午。
改变,有时只是从“不吃一顿早餐”开始。如果你也实践过轻断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体验。
每一个主动变好的尝试,都值得被看见和鼓励。
「 作者介绍 」:江来可期
✍️记录真实成长的90后奶爸,终身写作实践者。
阅读是看见未知自我的镜子,写作是梳理浮躁内心的工具。
在这里,你将看到我在时间投资、情绪管理和内在成长方面的全部思考与实战心得。
我的使命宣言:向内改造自我,向外拥抱世界。
希望我的点滴实践,能给你带来一份启发和陪伴。
欢迎关注,一起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