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houzhou
“烦恼即菩提”这句话依然是毕业后回去拜访杨老师的时候听他说的。杨老师说,有一次到河南的一间少林寺交流,吃饭期间讨论问题的时候有一个法师一直在嘀咕他们讨论的话题,可能是没有明白那个话题的意思。杨老师看到他那样子,就说了一句“烦恼即菩提”,法师就领悟了。而我,也就记住了这一句话。当然,当时我是没有明白那句话的意思的。
经历的多了,感悟也就深刻了,慢慢地,曾经记住的那些没有理解的话也就有了自己的看法了。
还是从题目意思开始,“烦恼”,我想大家都明白它的意思了,这里不再啰嗦了。“菩提”,网上的意思是“智慧”。
问题来了,如果菩提就是智慧的意思的话,那么,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烦恼就是智慧。这是何解呢?烦恼怎么会是智慧呢?
我们都知道,聪明的人不一定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是对一个人非常高度的评价。那什么又是智慧呢?
我在周国平老师的《智慧引领幸福》一书中找到了对智慧的解释,书中这样写道:“所谓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我觉得这是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对智慧的最好的解释了。
2013年,我在读大三。有一次跟同学去吃烧烤,那天晚上粒米未进,喝了些可乐和啤酒。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只觉得天旋地转,我害怕极了,以为自己身体有什么大问题。原来,同学告诉我,我是低血糖了。当时的情况比较严重,最后我身体受不了,就在那个时候,其中一个同学看我准备要吐出来时,果断而又迅速地拿了一个袋子站在我面前,我哇哇地吐了一大袋。旱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我同学的这一举动,让我对她充满了感激。我当时在心里想,我一定会永远记得她今天对我的好,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只有我爸才会这样对我。
一次在跟杨老师聊天的时候我很骄傲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杨老师,我还跟杨老师说那一次之后我对那位同学的看法完全改变了,一两年过去了,我心里也还是一直记得那一次她对我的好,心里还是一直很感激她。说实话,我当时以为杨老师会表扬我懂得感恩的。但,杨老师没有这样说,还说出了我完全没有想到的话。
杨老师当时说,别人帮助自己了一有机会要尽量报答别人,不要把别人的帮助看得太重,更不要老是想着这一件事情。听到杨老师说出这样的话,我当时真的一点都不理解。我心里还在想,我要感恩啊,这一点没错的啊,大家不也是这样提倡的吗?为什么杨老师跟我这样说的呢?不过,我心里很明白,杨老师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有他的道理的,只是我还不能理解而已。
毕业出来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别人一个轻视的眼神,一句指责的话语,都可以让我惴惴不安,自责不已。终于,我受不了自己这样的状态了。我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为什么别人一句指责的话我会如此的自责?
回想自己经历的事情,回想杨老师跟我说过的话,因缘巧合,我找到了答案。
把别人的一点帮助看得如此之重,一旦自己犯错或者别人说几句不好的话我也就会不断地自责,不断地后悔,甚至觉得自己不可原谅。也就是一个过度重视感恩的人是容不下自己的一点错误的。正所谓“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不管是面对别人的帮助还是别人的自责。中庸中庸,唯有“中”才可以让自己舒坦也让别人舒坦。同时,我也明白了原来人性当中事事相依。就比如有句话说“爱的越深恨得越深”就是同样的道理。
想明白了这一点后,我突然就觉得释怀了很多。不管是感恩还是自责,我都应该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过度感恩,更不能过度自责,也就是要做到儒家提倡的“恰到好处”,即中庸。
当你从自己经历的烦恼中领悟出道理,获得智慧时,这便是体现烦恼即菩提的时候了。烦恼和菩提是一体的,这也是佛家讲的不二法门。
如果你现在正在烦恼,不用怕,你很快就会获得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