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来自:石墨社(smshe189)
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
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
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
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真的没那个必要。
杨德昌的电影值得细细品味,吴念真的演技总是让人沉醉。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满着文人气质,却又能在西装革履里,把生活和现实撕得淋漓尽致。
2000年上映的这部《一一》,近3个小时的片长,无论如何都让很多人吃不消。
但是,当我们走走停停花上几天时间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又会觉得,《一一》的故事虽然平淡,却又如同心中隐疾,隔三差五地搅动着思绪,到最后,半遮半掩地给你一巴掌,醒了。
像茶,化在水里,回味许久。
这就是杨德昌电影的特点,也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以杨德昌、侯孝贤、柯一正等台湾新浪潮电影主将们,所推崇的电影理念。
80年代之后,台湾电影开始以导演为主导,区别于之前浮躁的影视市场,主创们更加关注民族身份定位、历史反思,这段期间出现了《悲情城市》以及《牿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具有时代意义的影片。
这也奠定了台湾电影现实主义、反思主义的风气。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台湾在经历了经济腾飞、经济泡沫之后,关注中产阶级以及普通人民生活的影片开始涌现。
《一一》的出现,便是夹杂在这大背景下,主创们的集体思考。
从生到死
《一一》虽然片长近3个小时,但是贯穿其中的脉络很清晰。
从片头阿弟的婚礼,到阿弟的孩子出生,再到片尾外婆去世。
这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序列,引申到了人的生老病死。
杨德昌的处理之精妙,就在于并没有让这些明显的人生节点,过于凸显单一场景下的意义。
相反,他在这些节点下,埋下来许多种子,然后顺着这些种子所覆盖的每一个人,逐渐延展开,最终把对生死的无奈与思索,集中绽放。
比如片头的那场普通婚礼,本就该在漫不经心下顺利进行,然而阿弟旧情人云云的闯入,给了这场大喜事蒙上了一层昏暗的不安。
在这期间,NJ因为忙于工作上与伙伴们焦头烂额的事情,一直心不在焉,又遇到了30年前的初恋,让本就暗潮涌动的家充满变数。
比如,阿弟孩子出生,本是件喜事,却又在孩子满月酒席上,因为云云的突然出现,导致男女双方大打出手。
到最后,外婆去世的悲伤,被一家人各自获得心理释放之后的情绪,冲得寡淡。唯独一个单纯小男孩洋洋的一封写给外婆的信,把每个人心中想说又无法说出口的话,明明白白的读出来。
“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
长大,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这也是受人生老病死驱使下,必不可少的路径。
就像婷婷,上了高中,因为情窦初开,卷入了隔壁邻居莉莉的三角恋中,也见识了莉莉母亲畸形的爱情遭遇。
就像阿弟,也说不上是对老婆的爱还是对老婆肚子里孩子的不舍,稀里糊涂的结了婚,本来事业上一塌糊涂,想尽办法欺瞒身边的亲戚朋友弄钱。
就像敏敏,总是把自己困在繁忙的工作中,总以为自己抽身乏术,却又在面临母亲中风倒下的那一刻,求助于山中的法师。
就像阿瑞,明知不可得,却又舍不得放手,总想越过界限,弥补年轻时的遗憾。
就像NJ,上有瘫痪在床的岳母,下有两个孩子,和老婆之间的沟通少之又少,和事业伙伴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他有自己的原则,虽然重温了那段初恋时光,却又总是控制自己不要越界。
整个片子里,只有洋洋和外婆是最简单的。
外婆从一开始瘫痪在床之后,再也没有只言片语,她就像是从剧情线中消失了一样。
其实不是,所有在成长中磕磕碰碰的人,都选择回来给外婆倾诉,只是所有的大人们,能说的就只是自己每天的琐事。
外婆的遭遇,给了所有身边人一个机会,让他们开始反思自己当下的生活。只是,当他们从看似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抽身出来,面对外婆,却怎么也说不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们,是很难有时间去思考属于自己的生活,或者说根本没有一块思维的空地,能够让自己的灵魂栖息。
我们变得不再那么喜欢倾诉,或者说,我们始终没有找到能够让自己倾诉的人。
就像NJ,只有在那一通给阿瑞的留言电话里,才说出了埋在心里几十年的话。而婷婷,只有在自己内心压力最大的时候,才会来与外婆说出内心的委屈。
相比而言,外婆的瘫痪与离去,似乎是这部片子最不起眼的点,每个人都在忙于自己周遭的困境。
从生到死,其实也就是接近3个小时的时间,比起让我们心烦不已的那些琐事,生死暂时还无暇顾及。
我们总是选择逃避
洋洋说,我们每个人都只相信自己听到的,你又没看见。
我看到的,你未必看得到,我们永远只看得到一半的东西。
就像学校训导主任,听到有人报告洋洋带了安全套来学校玩,就不分青红皂白要处罚洋洋,在课堂里当众羞辱洋洋。最后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却没有任何歉意与愧疚。
我们选择相信那些自己认为是对的,却不再深究事情另一半的真相。
如同当初NJ未曾赴约,阿瑞一直不知道NJ到底怎么了,直到两人在日本游玩时,NJ回忆起,自己当初是害怕父母以及阿瑞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所以选择逃避。
其实,长大后的我们,每个人都在逃避。我们越来越不想与太多人有瓜葛,也不再那么渴望朋友,与他人谈心,正是因为我们不再像年幼时看见这个单纯的世界,充满无知的幻想和憧憬。
NJ一直在逃避,无论是对初恋阿瑞,还是事业上的伙伴。
NJ是一个很有原则也很有眼光的商人,当初是他力主与大田合作,却因为团队伙伴自私的顾忌,又由他出面准备取消双方的合作。
当伙伴们得知投资商很看好团队与大田的合作时,在未经NJ知晓与同意的情况下,又做主安排了NJ赴日本与大田签署合作协议。
然而,远在日本的NJ又最后得知,投资商毁约,和大田的合作又要取消的时候,NJ已经心力交瘁。
NJ是个好人,这是大田说的。
其实,大田和NJ是一类人,整部片子,也只有大田是理解NJ的。只有在大田面前,NJ诉说了自己内心的烦恼。
但是,也正因为NJ是个好人,所以他不愿打扰其他人,也不会去掺和别人的纷争。
当他最后厌烦了团队其他人与自己不同的理念时,干脆躲在家里。
其实,人到中年的NJ,与妻子敏敏之间,也是缺乏交流的。
两人基本没有一起恩爱的画面,在家中都是各忙各的。就像NJ在日本对阿瑞说,我没有再爱过其他人。
也许,NJ没有爱过敏敏,就像阿弟的突然奉子成婚一样,当初NJ也是无奈之下才选择了这段婚姻。
平日里的敏敏,是公司里的负责人,看似忙到不行,其实生活和工作同样令人疲惫。
在母亲瘫痪在床之后,她选择求助法师,甚至直接搬到山上修行。
临走的时候,她都没有跟NJ说过。
敏敏的逃避,更多的是无可奈何,这也侧面说明了这个家,亲人之间的信任和依靠都是薄弱至极。
更不用说婷婷身陷莉莉与胖子之间的三角恋,胖子因为莉莉的背叛,选择寄情于婷婷身上,而莉莉因为母亲的畸形感情,郁闷的心情得不到释放,最终也走上了移情别恋的道路。
三角恋的形成,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的缘故,也是他们每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所选择的逃避态度。
所有人里,只有还未长大的洋洋,主动去探索自己想要的东西。学会了摄影的他,开始专注拍人的后脑勺。
他说,既然你们看不见,那我就拍给你们看。
多少人,长大之后,只顾着往前,在生活的压力下,困顿交错。谁也没有空闲去发现身边那些被忽视的真相与真情。
阿弟在被老婆赶出家门的之后,选择去前女友云云家,甚至同住一床,却在后面被云云在孩子满月宴上摆了一道。
他在面对瘫痪的母亲时,说自己最会说了,每天都可以来聊很久天,但其实,说了没几句话,都还是最无意义的陈述。
当他得知母亲住院时,一个劲地安慰自己,母亲没什么事,就像一个局外人一样。
阿弟是一个被人照顾得很好的人,他总以为遇到困难有人可以帮他解决。当他在孩子酒席上因为云云的出现闹得两边不欢而散时,自己变得无可奈何,远远躲开,甚至在家里打算开瓦斯自杀。
也许逃避可以赢得一时清净,却无法永远解决问题。
与现实和解
即使曾经再相爱,事到如今,也不是重新犯错的理由。
有的时候,我们不是看不见另一半事物,只是,等我们发现另一半事物的存在时,已经不再那么想去看了。
就像敏敏从山上回来,那段时间里,本以为可以不用像之前一样,重复跟母亲诉说每天的日常。
却发现,在山上的日子,一样平淡。
就像NJ从日本回来之后跟敏敏说的那句话:
“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
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
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
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真的没那个必要。”
有些事,经历了,就是回忆。或痛苦或美好,再经历一次,不见得就比现在好。
就像阿弟没有跟云云结婚,反而是跟小燕结合。就一定说云云是一个合格的妻子,而小燕不是吗?
那场酒席上,因为云云所引发的闹剧,最终小燕还是带着孩子回到了阿弟身边,看到差点死去的阿弟也焦急万分。
其实,这部片子最直观地呈现了从年幼到老年时期,看待人生的不同态度。
洋洋,充满对世界好奇和渴望,他也愿意去发现和尝试,对于女孩子,他试图去理解和接近。
婷婷,情窦初开感受了爱的力量,但同时也体会到了不成熟的感情所带来的压力和困惑。
阿弟和小燕以及云云,步入婚姻殿堂,其实已经要开始接受现实了,却又还在摇摆不定,想要尝试不一样的人生。
NJ和敏敏以及阿瑞,人到中年,在现实中压抑已久,虽然长期逃避,却总是无法找到出路。
外婆,看透了人生各种阶段的遭遇,也彻底看透了人生。
正如洋洋念给外婆听的那句话: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
生活就是这样,除了现实,还有无尽的现实。
-END-
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你有什么想说的?
来自:石墨社(smshe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