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的历史书上,有学到过《天工开物》。这是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的百科全书,里面记载了130多种技术与工具。
如今在看《典籍里的中国》时,它为我们重现了这部典籍的由来。剧中为我们介绍了它的内容,形成的过程,演员们深入人心的表演,老师们的讲解,到最后两位科学家代表性的握手,都是带我们深入去了解这部典籍。
《天工开物》出版至今已经有384年,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一共18卷,85754个字,123图分别是:《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膏液》、《陶埏》、《冶铸》、《舟车》、《锤煅》、《燔石》、《杀青》、《五金》、《佳兵》、《丹青》(、《曲蘖》和《珠玉》。
为何《乃粒》第一,《珠玉》最末,只因为宋应星他“贵五谷而贱金玉”的豁达思想。
剧中,讲述了宋应星以及兄长宋应昇,知己涂绍煃一生的理想追求,他豁达乐观,对科学充满了追求,年轻时的宋应星,青年励志,“做不了端庄的圣贤,就做田里的圣贤”,与兄长六次科考均落榜,虽然没有考上,但是却因六次走遍大江南北,亲眼见到百姓生活,想到为当时的生产技术写一本书。
兄长宋应昇与知己涂绍煃也力挺宋应星,为他搜集材料,为他的出版慷慨解囊,他们之间兄友弟恭的感情也让我们佩服,可当时朝代更迭,宋应昇因国破而殉国,涂绍煃在逃亡时全家遇难,失去亲友的宋应星忍痛完成了三人的愿望,写完《天工开物》。
最让我震撼敬佩的是他们豁达的心性 “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得有多么伟大的信仰,才让我们看到今天的《天工开物》?
这是《典籍里的中国》中,宋应星与袁隆平跨越三百多年的一次握手,当看到这里的时候,心潮澎湃,他们有着同样的梦想,他们都有着对科技的追求,这是文化传承的象征,禾下乘凉,天下富足是两位共同的梦,他们做到了。
古有《天工开物》,今有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