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把同理心和以下两种混为一谈:
一个是“同情心(sympathy)”,意思是我承认你有痛苦,我为此感到遗憾,但是我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我不一定理解你的痛苦。比如你说你作为领导十分忙碌,整天一大帮人等着你发号施令,你觉得特别麻烦、很痛苦 —— 我对此只能表示同情,我没感受过这样的痛苦。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例子:当一个人陷入悲伤情绪的时候,就好像他/她掉进了一个无底的深渊,四周一片漆黑,孤立无援。他/她在深渊底部大声喊叫,"我被困住了,周围一片黑暗,我现在好难受"。
同情心的表达方式是:"哎呀,真糟糕,你掉到洞里面去了,很难受吧?饿不饿?要不我下碗面给你吃?吃碗面你就会好受一点。"
你会看到,同情心试图通过转移话题来安慰对方,但是它其实完全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对方的处境。
于是同情心失去了与受伤者的联结,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旁观者。
具有同理心的人会怎么做呢?他会爬到地洞里去,告诉这个掉进地洞人,说:"我知道下面是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我能够陪伴你"。
一个是“可怜(pity)”,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情绪,专门针对那些“温暖度”高、“能力”低的人。一只小狗出车祸受伤了,我们很可怜它,但是不至于为此痛哭。
同情和可怜的共同特点是让自己和对方保持一段距离:你的痛苦不是我的痛苦。真正的同理心则大大缩短、甚至是取消了这个距离:你的痛苦就如同发生在我身上一样。
所以,同理心是在制造联结,而其他则是在失去联结。
使用同理心的四大原则:
1、接受观点,无论对方说什么,我们都要无条件接受他/她,认为他/她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这里的核心点就是"无条件"。
2、对他的观点不加任何评论,对他的价值观不要作任何判断。这点相当不容易,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我们喜欢去评论、反驳与我们世界观不一样的观点。这一点的核心点是"真诚的倾听"。
3、觉察对方的情绪--他/她现在究竟是抑郁的还是悲伤的,是愤怒的还是羞愧的等等。细微的情绪辨别,来自我们日常的观察与体验,所以,这一点的核心点是"敏感"。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他人一起感同身受。
提升同理心的具体方法
拥有同理心,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因为同理心是一种选择,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选择。
因为同理心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联结。而为了建立联结,就首先自己必须真诚地去体验到他人的抑郁、焦虑、愤怒等情感,这样才能感同身受,成为别人共渡难关的战友。
比如当你试图去安慰一个愤怒的人的时候,你首先需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挖掘出愤怒的感受,这样才能建立联结。
适度使用同理心:
2016 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家保罗·布鲁姆(Paul
Bloom)专门写了本书,就叫《反对同理心》(Against Empathy: The Case for
Rational Compassion)。布鲁姆说同理心不是给人赋能,而是让人失能。
孩子怕打针,他一哭你同理心上来就决定不给他打疫苗了。熟人的痛苦会让你不公正地对待陌生人。专注于一个人的苦难,你会理解不了一百万人的统计数字。
医生必须接受的一项训练,就是学会跟痛苦保持距离。
什么样的情绪能让你合理地帮助别人解除痛苦呢?这就是悲,或者说慈悲,是一种特别高级的情感。悲的意思是我理解你的痛苦,但是我不跟你一起感受那个痛苦,因为我有一个更积极的姿态:我要帮你解除痛苦。
这是医生看病人应有的情绪。而且这也是佛学修行者致力于修炼的情绪。萨波斯基曾经遇到过一位僧人,那个僧人经常长时间地打坐。萨波斯基就问他,你打坐时间长了膝盖受得了吗?你会不会因为感到膝盖太疼了而提前终止打坐呢?
僧人的回答特别值得寻味。僧人说,是,我有时候会为了膝盖提早结束打坐 —— 但是那并不是因为我感到痛,而是出于对膝盖的慈悲。
乔布斯:一个缺乏同理心的人
乔布斯的三个女人,第一个就是布伦南。
布伦南17岁读高中的时候,就认识了乔布斯,两人分分合合大概5年。
18岁,布伦南第一次怀孕,但是根据两个人当时的协议,她去做了流产。23岁,布伦南再次怀孕,就生下了乔布斯的第一个女儿丽萨。
2005年,50岁的布伦南给乔布斯写信,希望乔布斯给她一些钱,乔布斯没理她。
2009年,布伦南疾病缠身、穷困潦倒,借住在朋友家,她给乔布斯写邮件说:我病了3年,已经别无选择,我最后一次请求你,请考虑一下为我提供1万美金,帮我度过几个月的时间。
2009年那个时候iPhone已经发布了,乔布斯再次封神,我们都对他崇拜得无以复加,这样的大神当天就回复,说:“ 我不会被要挟 。”
你听上去,这个回复感觉怎么样?
乔布斯的第二个女人叫蒂娜。
在人生最后的日子,乔布斯和自己的传记作者谈到蒂娜的时候,当时就潸然泪下,他说:她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女人,她是我真正爱的第一个人,我们是那么的心意相通,我不知道谁还能比她更理解我。
你要知道,那个时候其实他和他太太已经结婚二十多年了。
当然,他是向蒂娜求过婚的,在1989年的时候,乔布斯向蒂娜求婚,她当时就拒绝了。
她说:“爱上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种痛苦令人难以置信。”
蒂娜曾经在他们的卧室墙上写了一句话:“忽视是一种虐待。”
乔布斯肯定觉得自己很爱蒂娜,但是蒂娜显然觉得用户体验实在太差了,没有办法坚持下去。当然你也可以说,其实蒂娜没有那么爱乔布斯。
第三个女人,其实就是我们都知道乔布斯的太太,劳伦•鲍威尔。
劳伦她自己其实说过一句话:“他像激光那么专注,当他的光芒照耀到你身上,你就会沐浴着他的关爱。但是,当他的光芒转移到其他关注点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人生非常黑暗。”
我觉得她这句话其实很真实。
因为她几乎是用另外一种方法解释了,蒂娜为什么要在墙上写“忽视是一种虐待”。
但区别是什么?区别就是蒂娜没有办法忍受,而劳伦找到了消解这种体验的方法。
并且她陪乔布斯27年,给了乔布斯稳定的情感支撑,陪乔布斯度过了重返苹果前后的那段很艰难的时日——与癌症作战的最后人生时光。
所以今天,当我们谈到这位乔布斯的遗孀时,我们更愿意谈,她继承了乔布斯100亿美元的遗产。
但如果你听了第一个和第二个女人的故事,你是不是可以想一下,劳伦曾经经历过什么?她承受了什么?又消化了什么?
这个女人本身是非常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