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幼儿园早上,成成被小然不小心撞了,他大声哭着说是小然撞了他,我就安慰了一下也没放在心上,上午户外活动的时候我发现成成脸颊上青了一块,才意识到事情可能有点严重,再看他很不开心的撅着嘴,我就马上过去细细地询问了他以及小然事情的经过,他们都说了不小心撞的,那我就让小姑娘道歉了,但是他还是情绪低落,我软硬兼施、又哄又骗的,他还是一直委屈的直掉泪,我就请他坐到边上冷静一下。慢慢的他不哭了,但撅着嘴不高兴。怎么哄和施压都没用,就一直坐在边上生闷气。
分析:情绪能力有三个组成部分,包括情绪的识别,情绪的表达,以及情绪的调节。在这个案例里,对于成成的不开心,老师采取了很多方式来解决问题:首先是安慰他,得知事情严重后又让小朋友道歉,接下来是“软硬兼施、又哄又骗”,请他到边上冷静。可是这一系列的举动并没有让成成感觉好起来。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恰恰在于老师太想要把成成从难受的情绪状态里拔离出来,她不能接纳孩子处在难过委屈的情绪状态中,所以不惜用软硬兼施,又哄又骗的方式,希望孩子能马上像她期待的那样阳光灿烂。
回想我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也常常存在这个问题,看到孩子不听劝,心里会觉得恼火。在这种时候,到底应该怎样做呢?今天认真听了Eva 老师关于情绪的这一课,很有收获。我想首先应该敏锐地感受到孩子的情绪,同时接纳孩子负面的情绪,允许孩子呆在他的情绪里。其次,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可以这样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小然把你撞疼了,你觉得很生气很委屈是吗?”接着,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表达情绪,让他直接对小然说出来:“你把我撞疼了,我很生气。”也可以抱着孩子,与他共情,用爱的连接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
案例二:悠悠平时难免会因为调皮受到我的批评。以前批评他,他会生气地扔东西以发泄他的不舒服,但是扔东西的结果就是导致我更多的批评,所以现在他改成在自己手背上狠狠咬一口,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这种发泄情绪的方式让我觉得很心疼,也很苦恼。可是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受一点批评是不可能的。我应该如何帮助悠悠排解受批评以后难过的情绪?
分析:这个案例没有提供孩子的年龄。根据悠悠用自残的方式发泄情绪这个细节来看,应该是已经具备了复杂情绪。孩子至少是在两岁以上。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悠悠的情绪发泄方式首先是扔东西,当这种方式不被允许的时候,他采用咬自己的手这种自我伤害的方式。从这些举动来看,孩子已经感受到了很强烈的不被理解不被认可的痛苦。妈妈对此很心疼,但是对自己的批评行为没有反思,反而认为是孩子对批评反应过激。
关于孩子的调皮行为,不同的成人接纳度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认为孩子的调皮是探索世界的需要,会创造环境,同时设立边界,鼓励孩子安全地去探索。有的父母则不能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只要打扰到了成人,或者发生了破坏行为都一律视为调皮加以制止,批评甚至体罚。案例中的妈妈应该属于后者。
情绪是没有对错的,不管是因为妈妈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的痛苦,还是确实有孩子天生气质敏感的原因,都应该接纳孩子已有的情绪,与孩子共情,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通过正确的方式发泄情绪。可以和孩子玩枕头大战,打闹游戏,在游戏中和孩子建立连接,让孩子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