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醒来打开简书,发现咪蒙和她的实习生又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在那实习生的文章下面,评论区已经炸了锅。大多是就事论事的,也有人身攻击的。
我发现咪蒙确实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因为某篇文章而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看来她的爆款文章真是不少。如今关于她的新闻就像当年成名后的韩寒一样层出不穷。对她的好恶也是两极分化得很明显,喜欢她的人视她为精神领袖人生导师;讨厌她的说她是传销老大毒鸡汤教主。
曾经我也很迷恋她那麻辣犀利的文章,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人,很真诚很有个性,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后来不知为何对她的热度慢慢降下来了,开始思考:她说的都对吗?或许是自己意识到,过份狂热地追随某个人的观点和思想,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有一种叫做“独立思考能力”的东西,在人的一生中真的很重要。
如今我保留对她的第一条评价,她是个有趣的人。她最近的关于休学的文章,还有她实习生的文章,我都看了,但没有作过多的思考。个人感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根据自己当前的实际情况去把握机会,选择要走的路就好。这世上从来没有一刀切和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是那些因为这文章而引发的争论却让人眼前一亮,就事论事的阵营里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感觉就像在看《奇葩说》;那些开始人身攻击和对这攻击进行驳斥的人们,也是唇枪舌剑针尖麦芒,似乎在上演泼妇骂街甚至是全武行。
不由得想起以前在一个所谓的“南方作家群”里,某个“湿人”每天都上来分享他的最新诗作,开始有几个人都赞他的诗写得好,他就礼貌地客套一下。后来有一个某大学中文系毕业,在某杂志社供职的网友直接说看不懂他的诗,不知道写的是啥。那“湿人”就受不了了,叫他有本事也写一首出来让大家品评一番。后者说自己不会写诗,“湿人”说那你就没资格评论。对方说难不成我不是厨师就不能评价饭菜的味道?难不成我评价个冰箱还得自己会制冷?于是从争论开始演变为吵架,最后到谩骂,什么难听的话全都跑出来了。我一时看傻眼了,不知道究竟是在“作家群”里还是在菜市场。
由于太频繁地发生吵架事件,群主解散了那个QQ群,重新建了个“文化群”。开始大家礼尚往来,每天谈谈诗作作画,一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喜乐场面。可是有一天,一个网友不停分享一些公众号文章,另一个网友开始忍不住了,说些难听的,意思就是不要太嚣张地在群里打广告。提意见倒也罢了,问题是他的话明显是骂骂咧咧的口气,别的网友都忍不住替前者打抱不平了。后者还是不停地骂,无非说对方是“傻X”、“白痴”之类的,还说一看他的网名就觉得是个神经病。骂了半晌,被骂的才闻风赶来,于是也不甘示弱地回骂起来。最后群主来了,说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有意见的话,建议你俩互加好友,然后发私信交流,不要在群里吵了。当时看到群主的话我差点笑喷了,这个群主太萌了。两人把各自祖宗都问候过了,还有可能互加好友么?
为何文人爱吵架?因为文人相轻吧。为何文人容易相轻?《法国文人相轻史》中有一句话说:别人的成功让我难受,如果这成功名副其实,我就更加难受。哈哈。这一句胜过一万句。不过有时候或许只是因为观点不同吧。
小时候看到村里两个大婶吵架,先是站着吵,站累了蹲下来吵,腿蹲麻了各自吩咐孩子回家拿小板凳来坐着吵。这有点好玩。但她们吵架的内容没有文人吵架那么精彩。她们骂了太多脏话,而且翻来覆去不停骂同样的话,缺乏创新,令人听了昏昏欲睡。文人吵架大多不带一个脏字,但是远比脏话连篇的内容要恶毒得多。这就是水平!肚子里没有装几袋书的话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远非常人可以企及。
文人吵架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听文人吵架是一件很锻炼思维能力的事情。我很庆幸生活在如今这个言论相对自由的世界,各种观点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价值观也越来越多元化,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有趣和精彩,充满各种未知和可能性。
关于咪蒙和实习生休学的争论刚翻篇,又发现她紧接着被一个嘴皮子更厉害的人怼了(其实去年他就怼过她一次了)。前天快午夜时分咪蒙发文《谁不是一边当老板,一边当孙子呢》,第二天午时和菜头就发了一篇《谁不是一边当孙子,一边装孙子呢》。全文看完真是拍案叫绝,尤其是结尾“谁不是孙子?装孙子又有什么用?各位订阅《槽边往事》的CEO同学,既然那么喜欢转心灵鸡汤,来,麻烦你放下奶嘴,扔掉纸巾,把这碗砒霜也转到你的朋友圈,证明一下还有直面自己的勇气。还能够叉开两条腿不倚不靠地站着,两颗睾丸在风中叮当作响。”真是麻辣酸爽极了,我笑得差点岔了气。
连岳曾经写过《凤姐、咪蒙和菜头》,对三人都表示了诚挚的欣赏和尊重。不知道他如果看到这两人最近这像绕口令一样,且充满火药味的标题的文章,又会做何感想?会不会说:“孩子们,你们说的都挺有道理的,不过还是别吵了,以和为贵哈。”呵呵,想想都有趣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