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清明节,有时是很爱下雨的,看那天空灰蒙蒙,有时候下的雨象雾一样,没有雨滴,我们讲白话的叫(濛纱水),也不爱停,落了两三天的濛纱水。因为我们讲白话的讲下雨说成“落水”,很奇怪吧。
有时也会下起稀里哗啦的雨,出门要戴竹叶帽子,系薄膜当雨衣。
有时候下的是淅淅沥沥的雨,谁知后来会越来越大还吹起了风。
父亲就是在这样的天气出门,戴竹叶帽子,披薄膜当雨衣,穿解放鞋,还挑着两个箩筐,箩筐里有米饭,炒熟的猪肉和熟鸡肉,以及纸钱,香,和鞭炮。和父亲通行的,还有伯父,有时一大家的男孩子也会跟着去。去给阿公阿婆拜山,那时都是走路去的,去拜山的地方也许有十多里吧,因为我们是广西的,那的老人去世以后是不并骨一起埋的,是这个岭埋一个,那个岭埋一个。阿公阿婆的坟距离也许有几里地。
母亲在家就会唠叨,这样的天,去拜山,衣服都被淋湿了。
下午她会说,你们的老豆(指父亲)还没回来,落水(指下雨),路都不好走。
……
母亲一会儿说天下雨,一会儿说路不好走,她的唠叨中,也透着对父亲的关心。
因为是清明节,虽然是雨天,到处都可以看到去拜山人的身影,听到拜山时放鞭炮噼啦啪啦的响声。
当看到有几个人,有的挑着担路过我们村,在附近的岭拜山时,我会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阿爸去那么远的地方拜山?邻近有那么多岭,为什么不把阿公阿婆葬在这里?”
“因为别的地方风水好,那都是请地理先生看过的。你那么小,不会晓得的。”
母亲告诉我。
天黑了,好不容易盼到父亲回家,他穿解放鞋都是泥水,身上也有点湿,看他的人有些疲惫。
母亲早就准备好饭菜,因为是清明节,去拜山回家,在家里也要再一次上供。父亲早就饿了,走了那么多路去拜山。他说,喝点酒,身上就会暖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