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各种噪音开始覆盖到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总是希望休息的日子多睡或,可是习惯了的钟点早已在身体里埋下了按部就班的种子,活跃的思维早已盘算着今日的活动轨迹。看来自己这辈子终归是个中规中矩的人,连偷懒来说也始终是个艰难的事。
窗外的汽车在永不停歇的飞驰着,不知去向,不知终点,似乎安静对城市来说是个很遥远的事,吵闹,激烈,压力,竞争鞭打着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朝阳下的每一个人的脸上似乎都带着一副永远疲惫的神态,红绿灯后又都急急忙忙的消失在了各自的路口。
前几天看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心里学著作,台湾作家张德芬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的一个词语“胜肽”令我印象颇深。大概意思是:生理和心理学中的胜肽 从生理学上说,如果我们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我们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觉得悲惨痛苦,每天都这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抱怨与愤恨。那么,我们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我们一个固定的情绪模式。 当我们在身体喜忧参半或是大脑层面产生某种情绪或感受时,我们的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胜肽”。胜肽会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被细胞周边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日积月累,我们体内的感受器对某种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如果我们很久不产生那种固定的情绪,我们的细胞会让我们有生理需求想要产生这种情绪 简而言之,一旦一个人连续受挫折,而此人如果不关注自己内心需求的这种特殊性,那么,他的处境会持续下去;同样,一个人习惯了处于令自己欣喜的状况,并且了解了自己的胜肽,大可以安逸地享受其中,不必担心福祸轮转。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自我,本我,和超我的概念,心里学的概念大概就是这么奇怪,每一个词语都能颠覆我们以往所有的逻辑,我们从小接受学习,教育,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心里都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是非观念的标准,我们按照它的标准去判断一件事情的错与对,好与坏,我们从来认为只有自己的意见才是对的,但是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只有一条,所以生活中我们为不同的意见而经常发生争吵,雄辩,常常弄的大家不欢而散。
所以人是要通过学习的,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领略知识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自己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别人,我们所接受的固有的思维模式未必全部就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快的记住,不喜欢的东西往往很快就被大脑过滤掉,所以人要学会自我反醒和反思。我们从来没有挑剔过自己头脑里面不正确的思想和垃圾信息,我们时时刻刻被自我的浅意识操纵着,心里学研究证实我们平时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受浅意识的控制,自己本我所能控制的自己的意识不到百分之五。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很好的认清我们自己。
前几天采访了几位同事,让他她们对自己婚姻的幸福指数打个分数,当然满分只有一百分,大概自己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人,喜欢经常挖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去找别人讨论,所以有时候经常搞的别人措手不及,还好大家对我的问题都特别感兴趣,有一个女同事给自己的婚姻打了四十分,我看到她的眼光是坚定的,她经常抱怨他老公如何如何的不好和没有本事,我想这是真的,第二个女同事给自己的婚姻打了六十分,她告诉我,她现在的老公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类型,当初嫁给他只是为了气自己的前男友,第三个同事是个男同事,他给自己的婚姻打了八十分,他说原因有很多,大概男人都是好面子的吧,毕竟家丑不可外扬吗。第四个男同事也给自己的婚姻打了八十分,剩下的二十分很难说清楚去了哪里,只是尴尬的笑笑,也许这就是生活的苦涩,我们无法把别人变成我们心中的样子,别人也很难去改变我们,所以生活就会显现的那么不尽完美。最后一位同事是别的部门的女同事,她对她们的婚姻打了满分,这令我很惊讶,我问她缘由,她说世上哪有什么完美的人,差不多就行了,她很知足,而且她老公对她也很好,第二天她告诉我,她回去问了她老公同样的问题,她老公考虑都没考虑就给了她一百分,看来夫妻的默契是有的,幸福的默契也是相通的,大概经历的多了,习惯了已有的模式,也有了足够的把握才能够把自己的一切寄挂在心爱的身上,所以真正的爱不是金钱也不是学历和家境所能决定的,它是我们一起经历的苦难,磨合逐渐对对方建立起来的彼此信任和依赖。我想这一百分,有对过去一起生活的积累,有对当下生活的依赖,也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所以我们都需要努力,把剩下的分数追回来。
请问你们的婚姻能值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