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杏子红

作者: 黎荔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北大中文系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讲到,魏晋南北朝的诗词中,描写美人最具神韵的诗句,是出自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的两句,“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诗中描写了一个女子的无尽缠绵的四季相思之曲。江水流春去欲尽,大好的春天荒废了,空等了一个春天,韶华虚度,辜负芳华。但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后来又登上高楼去遥望。 这个女孩子长什么样子呢?她穿着杏红的单衣罗衫,双鬓像小乌鸦的羽毛那样,黑亮黑亮的。我们可以想见女子那一头浓郁的青丝美发,密密丛丛,全无半点纷乱,光泽艳艳,美不可言。“单衫杏子红”,古人春縑衣,夏单衣,单衣也就是单层无里子的衣服。古人当然没能和我们一样,到了夏天就短袖短裤短裙齐上场,然而会穿得轻薄一点。一袭罗彀单衣,在夏天的风吹来的时候,习习凉风轻透,夏意满怀的感觉飘然而起。“杏子红”到底是什么颜色呢?和“桃红”、“石榴红”、“海棠红”一样,杏子红也是用自然之物命名的颜色。黄杏趋于成熟时,深黄色的果皮会渐渐沁出红意来,如同被注视的少女飞红了脸颊。这种红色,比橘红稍黄,比杏黄稍红,微妙而富有质感。“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这两句,只写了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关于这个女子的眉目怎样?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诗中没有从头到脚地铺写,而是只点染最具神韵的部分。少女的气息和春天的韵味,被写得如此声情摇曳,给人一种色调鲜明而又情意微婉、不胜清怨的感觉。

少女的服饰,当然是偏好于色彩明艳的。杏子红,就是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黄杏熟透后会发红,接近橘红色。觉得杏子红那么符合这个娇俏的女孩子。当杏红轻衣的女子出门去采莲,她的杏红衫在“接天莲叶无穷碧”中被映衬得如此鲜明。当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碧空之下,她是宛如杏子熟透时的一抹红色,淡淡的新红,酸酸甜甜的初熟。那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跃然纸上,声情摇曳,情味无穷。少女穿着和自己年纪相称的颜色,做着和自己年纪相称的事,她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真有“有花堪折直须折,莫等花落空折枝”的意思。这个恋爱中的少女心情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现在已是立夏时节了,大自然处处有着丰富的色彩:梅子青,樱桃红,柳条绿,蔷薇羞答答爬满架,石榴慢悠悠开起花……今天,我郊游看到枝叶间指头肚大小的青杏了,迫不及待地在衣服上擦拭几下便丢到嘴里,咀嚼并感受那种酸涩的味道。算起来,起码还要十天半月,挨到了小满,麦黄梢,树上的杏果才黄熟。那时候,这一树青绿的果,会变得红里透黄,色泽鲜艳。那时候,拈起一枚圆圆的甜杏,放在口中,轻轻咀嚼,唇齿生香,那味道将香浓浓、甜生生的。耐心地等待枝头杏子红的到来。

《西洲曲》 南朝乐府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黎荔 听说乌鸦湿羽毛般乌黑闪亮的头发,眼下不时兴了。 身边好多女友都染了流行的发色,什么奶茶棕、蜜糖棕、亚麻...
    文化学者黎荔阅读 903评论 0 2
  •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
    百无一用知止阅读 4,849评论 0 1
  •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出自南北朝的《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
    风吹花海阅读 5,415评论 4 9
  • 这是她布置的作业,自那篇《剥蚕豆的梦》之后,拖了好久。一则慎而重之,再则《西洲曲》太有名了,曲中争议多,很多情节不...
    嗔禹的鱼阅读 1,930评论 0 0
  • 七八月,正是杏子肥厚的时候。 想起少年的时候,好朋友的女朋友的名字叫杏嫦。初听到这名字的时候,我以为是用杏子的杏,...
    木子罗阅读 5,583评论 2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