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收获之夏
那是1982 年的夏天。骄阳似火,天空湛蓝。
在河西走廊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武缸镇的各个村庄的田野里麦浪滚滚,金黄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
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到处洋溢着收获的浓浓喜悦。
姜大维,是武缸镇中学应届高二毕业生,不久前刚刚参加完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此时正和妈妈薛美丽、嫂子以及大姐在自家的麦地里辛勤地收割着小麦。
虽然也有阵阵山风吹来,汗水仍然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上,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妈妈薛美丽望着远处的山峦,再看看大块大块的麦田,擦了擦汗开始招呼子女们说“喝点水吧,太热了,停下来休息休息。”
随着母亲的招呼,大家纷纷拿起水壶喝了起来,甘甜的凉水实在是解渴……
武缸镇,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大地,被群山环绕。
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大的山雄伟壮观,小的人则秀丽婉约。
山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在阳光的照耀下,松针和杨柳树叶闪烁着点点光芒,如同无数颗绿色的宝石。
离麦田远处的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溪水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如同一条亮色的丝带蜿蜒而去。
溪边的树苺、草莓、蒲公英、山丹花等许多野花五彩斑斓,红的、黄的、蓝的、紫的……竞相绽放,散发出阵阵芬芳。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采集着花粉;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仿佛也在为这丰收的季节欢呼,为人们快乐的生活开心。
姜大维半蹲着身子弯腰割麦,时间久了有点困,他直起身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望着眼前这片广袤的麦田,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心里清楚这片土地养育了他们镇子上的人,给予了村民们生命和力量。姜大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继续努力奋斗,为家乡的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正当他们在麦田里忙碌的时候,在北方建筑材料厂工作的大哥姜宏维骑着自行车匆匆赶来。
大哥姜宏维身材高大挺拔,古铜色的脸庞透着坚毅,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他身着蓝色的工作服,虽有些旧却十分整洁,那是他在工厂辛勤劳作的见证。他的头发乌黑而浓密,被汗水微微打湿,却丝毫不减他的精气神。
姜宏维骑着自行车在麦田间的小路上飞驰而来,车轮扬起些许尘土。
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手中拿着一封信。“大维,录取通知书!你被南方计划信息学院录取了!”
大哥激动的声音久久地在麦田间回荡。
姜大维愣住了,手中的镰刀掉落在地上。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急忙接过大学录取通知书,仔细地看着上面的每一个字。“真的!我真的被录取了!”
他兴奋地大喊起来。就差一点在麦田里蹦起来、跳起来。
妈妈薛美丽、嫂子和大姐连忙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兴奋地围了过来。他们的脸上满是惊喜和骄傲。
妈妈手捧着录取通知书激动地说“太好了!大维,你真棒!”妈妈的眼中闪烁着泪花。
“这下好了,我们家大维有出息了”嫂子笑着说。大姐则紧紧地抱住姜大维,“弟弟,你为我们家争光了”。
一家人在这大山深处的麦地里尽情地欢笑着,幸福的氛围好像也感染了大山里飞翔的鸟儿和轻松吹过的风。
第二章:喜悦满溢
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仿佛忘记了疲惫。他们迫不及待地收拾好农具,匆匆忙忙赶回了村里的老家院子。
老家的院子里,陆陆续续围满了亲朋好友。大家听说姜大维被录取的消息,都纷纷前来祝贺。
姜大谁的父亲姜志新,在省水土草原林管局当副处长,得知儿子被大学录取后,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向单位请了假后,急匆匆地赶到了山村的老家。
姜志新中等身材,头发虽有些许花白但梳理得整整齐齐,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浅浅的皱纹,却也增添了一份沉稳与睿智。
他的眼神坚定而温和,总是透露出对家人的关爱和对生活的希望。他穿着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干净利落,展现出那个年代干部的干练与质朴。
他和夫人薛美丽商量决定,要在农村老家武缸镇的老院子里,宴请四邻八方前来道喜祝贺的亲朋好友们。因为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家里有孩子能考上大学,这确实是令人非常高兴的大好事!
来到老家院子里帮厨的人,宰羊的宰羊,做饭的做饭,热闹非凡。一小时左右的功夫,香喷喷的羊肉味就开始弥漫在空气中。
村里的亲戚乡邻们纷纷为姜大维披红挂彩,敬酒祝贺。“大维啊,你真是好样的!为我们全村人、全镇子上的人争了光。”一位长辈说道。
“以后我们村的孩子们就以你为榜样了。”另一位乡亲接着说。
姜大维满脸通红,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他双手举杯一一回敬着乡亲们的祝福,心中充满了感激。
等到亲戚朋友们陆续离开后,家人们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妈妈薛美丽拉着姜大维的手,不停地叮嘱着:“儿子,到了学校要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
大哥则拍拍大维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好弟弟,继续努力,将来要争取个好前程。大哥我在工厂里干活,就盼着你能有出息,为咱们家争光。今后你放心去闯荡,家里有大哥在呢。”
嫂子和姐姐开玩笑的说“等大维念完书,将来发达了,不要忘了我们啊。”大维赶忙说“不会的,不会的。哪能啊,哪哪呢!
姜志新看着自己的儿子,眼中满是欣慰和期待。
他轻轻拍了拍姜大维的肩膀说:“大维啊,你这孩子一直都很努力,咱老姜家就指望你能有个好未来。”
他继续说“这去南方上学,离家远,可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咱出生在这大山里,没见过啥大世面,但你不一样了,去了外面好好学本事,将来为咱家争光添彩,为国家做贡献。”姜大维认真地点点头,说:“爸,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学。”
姜志新接着说:“这未来的路上肯定不容易,但别怕,咱们姜家人做人做事还是有骨气的,遇到困难就勇敢面对,大家一起克服,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第三章:母子情深
姜大维被南方计划信息学院录取的消息,让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妈妈薛美丽更是满心欢喜又满是牵肠挂肚。
从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起,薛美丽就开始为儿子准备行李。
她会裁缝手艺,还略通中医。这时她翻出家里存放了许久的最好的布料,在昏暗的清油灯光下,一针一线地为姜大维缝制新衣。她的眼神专注而温柔,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儿子深深的爱。
姜大维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感动。“妈,不用这么辛苦,我可以穿旧衣服去的。”姜大维轻声说道。
薛美丽抬起头,微笑着看着儿子:“那怎么行,你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得有几件新衣服。妈不累,只要你能好好的,妈就开心。”
薛美丽一边缝着衣服,一边叮嘱姜大维:“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和同学们好好相处。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要是钱不够了就给家里写信。”
姜大维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泪花:“妈,我知道了,你别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其实这个家里经济上并不富裕,一家人就靠着农村工分、自留地的收入和姜志新一人的工资过日子,薛美丽这么说的目的主要是给儿子在宽心提气长精神哩。
薛美丽为姜大维准备了满满的本制行李箱,里面不仅有生活用品和家乡的特产,还有她亲手缝制的衣服。她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件物品,生怕有什么遗漏……
先说启程出发去南方的那天,一家人早早地起来为他们送行。
薛美丽紧紧地拥抱着姜大维,眼中满是不舍。“儿子,一定要好好的,妈在家等你,放寒假了就马上回来吧。”
姜大维也紧紧地抱着妈妈,声音有些哽咽:“妈,你放心,我会好好学习,一到假期我就回来看大家。”
姜志新带着儿子先是赶着毛驴车,然后搭乘公共汽车,最后踏上了去南方的火车。
火车缓缓启动,姜大维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家乡,心中充满了不舍。但他也知道,这是他人生新的起点,他必须勇敢地向前走。
去新学校报到的一路上,姜志新给儿子讲述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教训。
他希望儿子能够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努力奋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姜大维认真地听着父亲的话,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第四章:乡亲送行
话分两头话,这里再说说往南方出发这天,乡亲们送行的场景。启程当天微风轻拂,阵阵花香,鸟语此起彼伏。武缸镇的男女老少们纷纷聚集在姜大维家门前,为他送行。
人群中,有带着孩子的妇女,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蹦蹦跳跳的孩童。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祝福与不舍。姜大维身着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背着鼓鼓的行囊,站在人群中央,眼中满是感动。
一位留着花白山羊胡子的老爷爷颤颤巍巍地走上前来,他干枯的手紧紧握着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递到姜大维面前,声音有些沙哑地说:“孩子,穷家富路。这钱不多,拿着在路上用。你是咱们镇的骄傲,去了外面好好学,将来有出息了别忘了家乡。”姜大维连忙双手接过钱,眼眶微红,说道:“爷爷,您放心,我一定不会忘记家乡,不会忘记大家对我的教导和期望。”
接着,乡亲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前,有的送上全国通用粮票,有的递过来三元五元的人民币,还有的拿着各种食物塞进姜大维的行囊。
一位大妈深情地说:“大维啊,这一路上可得照顾好自己,别让我们担心。”姜大维点点头,声音有些哽咽:“大妈,我会的,您别难过。”
大维的一个小表弟挤到前面,仰着红扑扑的脸说:“姜哥哥,你要早点回来给我们讲外面的故事哦。”姜大维笑着拉住小表弟的手:“好,等哥哥回来一定给你讲讲外面的世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叮嘱着姜大维,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和期待。姜大维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背负着大家的期望,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乡亲们的一片心意。
姜志新站在一旁,看着这感人的场景,心中也满是感慨。他为儿子感到骄傲,也为乡亲们的善良和热情而感动。
他深情地把双手握在一起,向大家鞠躬,向前来送行的人群表示深深地感谢。
时间在依依不舍中慢慢流逝,终于,到了该出发的时候。
姜大维再次深深地看了一眼乡亲们,然后转过身,父子俩人坚定地踏上了去南方的旅程。
乡亲们站在原地,久久地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祝福和牵挂。
第五章:校园时光
经过漫长的旅程,他们终于来到了南方计划信息学院。
校园坐落在美丽的桐梓坝上,长江从校园旁边缓缓流过,江水波光粼粼,仿佛一条银色的丝带环绕着这片知识的乐土。
校园周边绿树成荫,高大的乔木如同卫士,守护着校园的宁静。
花草繁茂,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芬芳。微风吹过,花瓣飘落,如同一场美丽的花雨,给校园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气息。
到校后等待着儿子办完报名入学的手续,姜志新就匆匆离去,踏上了返回北方的路程,因为工作岗位任务繁忙,所批准的假期时间也快到了。
父亲走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姜大维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好好的参观了学校的里里外外,包括周边的环境。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雄伟的教学楼。教学楼的外墙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教室里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窗户洁净透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温暖而舒适。
图书馆则是知识的宝库,宽敞的大厅,高大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学生们在这里安静地阅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操场上,同学们正在进行着各种体育活动,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篮球场上,一群男生正在激烈地角逐,他们奔跑、跳跃、传球、投篮,动作敏捷,充满活力。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足球场上,同学们也在尽情地奔跑,追逐着脚下的足球。他们的呼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仿佛一首激昂的交响曲。
羽毛球场上,白色的羽毛球在空中飞来飞去,同学们身姿矫健,灵活地挥动着球拍,展现出高超的球技。
校园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体育活动循环进行。在乒乓球室里,在跑道上,同学们都尽情地运动着玩耍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在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青春活力。
到了正式开课学习的时候,姜大维被正式确定到了综合信息专业5班。他的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大家都怀揣着梦想和憧憬来到这里。
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开始了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授课老师们认真负责,授课生动有趣。他们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着计划信息学的知识,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在之后几年的学习时间里,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讨论热烈。有的同学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同学提出疑问,老师们总是耐心地解答,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姜大维也深深地融入了这个集体,他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在课余时间里,姜大维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周围县市的名胜古迹。他们漫步在长江两岸,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江水波光粼粼,岸边的榕树茂盛竹叶沙沙,仿佛就是一幅天然的美丽画卷。
他们还参观了古老的寺庙、古镇佛塔,以及市区的名胜古迹,感受着这座南方城市的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
在南方上学的这几年里,姜大维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他们一起在教室里学习,一起在操场上运动,一起在宿舍里聊天,一起分享着青春的喜悦和烦恼。这些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留在姜大维的心中。
第六章:工作之路
几年后,姜大维学成归来。他先后在市区县统计局工作过,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慢慢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在工作中,姜大维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认真地收集和整理信息数据,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他还积极参与各种调研活动,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为解决民生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姜大维被调到市民政部门工作。再后来他又参加了市残联的筹备成立工作。在筹备过程中,他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制定方案,协调各方资源。他们走访了许多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残联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作中,姜大维总是充满热情和耐心。他认真地倾听残疾人的诉求,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他和同事们一起组织各种活动,宣传残疾人事业,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姜大维收获了许多感动和成长。他看到了残疾人的坚强和勇敢,也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第七章:幸福人生
前面已经提到过,姜大维在参与筹备市残联成立之后,就直接留在这个单位工作了几十个年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无论工作是否顺利,工作岗位怎么变换,都一直在认真努力地工作着。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一转眼的功夫,如今姜大维已经60多岁了,正式退休了。他现在过着晚年的平淡生活,还在积极地进行文学创作,写诗填词,唱歌旅游,偶尔也写写短篇小说。他的生活平静而恬淡。他怀有一颗知足和感恩的心。
姜大维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鼓励、关爱和培养。所以他老想着要用自己的余生,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奉献个人绵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