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不适感,说明你走对了路。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打破自己舒适圈,不断扩大自己舒适圈,不断发展自己能力的过程。
看到子木分享的这个圈图,我想起了自己的育儿之路。
没有成为一名妈妈之前,稚嫩的自己,呆在自己舒适的圈层,过着可控的,熟悉的,有把握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容易状态。
当第一个宝宝出生之后,面对新生儿,成为一个新手妈妈,一切都那么陌生,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学习,我陷入了恐惧圈,觉得身边的所有事情都变得不可控,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小宝宝吃饱,不知道怎么样帮小宝宝洗澡,不知道如何护理新生儿宝宝,孩子有一点的不舒服,都会让我提心吊胆,陷入深深的担忧,那时候的自己就被笼罩在一个笼子里,动弹不得。曾经的自己这么的厉害,现在的自己这么的无助,连一个小小的孩子都搞不定,当时的我就觉得自己非常的失败,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也觉得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能够成为一个妈妈,能够照顾好新生儿,那这个人就是无敌的,非常厉害的了。
所以生第一个宝宝坐月子期间,我觉得自己都抑郁了。后面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在家人的帮助下,还有自己不断学习,不断面对,发现原来照顾婴儿这件事也不是那么的难。
所以成为妈妈,是我的一个破圈的过程,是我不断扩展生命的过程,在这个做妈妈的过程中,我学习了很多新的技能,不断地用在育儿的实践当中,学来就直接用。
比如说,宝宝生病了怎么处理,一开始孩子有点感冒发烧,马上往医院里面送,验血打针,吃药。照本宣科,退热药直到38.5℃才给吃,也不做其他处理,等着孩子温度烧到这么高,才来吃退烧药退热,不知道原来发热只是身体在与病毒做抗争的一种外在表现,只想着把这种症状抑制,却不懂得处理发热的原因。
所以大宝第一次发烧的时候,就直接发生了高热惊厥,直接送到医院住院了。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打击,让我痛定思痛,觉得自己一定要学习孩子健康护理的知识。一开始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发生什么症状,就去网上搜索如何处理这种症状,后面随着不断地学习,关注了羊爸爸中医育儿,关注了许尤佳育儿,知道了反馈式喂养,了解了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知道在日常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好像慢慢的就没有那么焦虑了,照顾孩子也变得得心应手,后面随着第二个小孩,第三个小孩的出生,在孩子的小感小冒上,自己就比较能轻松应对了。曾经的恐惧圈,就已经变成了我的舒适圈了。
而成为妈妈,是一个关关难过,关关过的过程,在成长妈妈的这趟旅程中,我也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打破,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完善着自我。
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新的需要我学习的地方,自己随着孩子的成长,也重新成长了一遍,所以,我经常会觉得,孩子就是我的老师,在不断的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妈妈。
放暑假了,本来想着终于有大片的时间,可以补补子木的修心课了,但事实上,我放暑假了,孩子们也放暑假了,天天在家带着三个孩子,本来想着完成子木的书面作业,没想到天天都是“育儿实践”课,天天都在生活中,不断的考验着我,如何将子木讲的修心课上的内容,践行在自己的育儿过程中。
一开始放假那几天,还没有很好的转变心态,家里天天上演着我的怒吼声,你刚把家收拾好,孩子马上就给你翻得乱七八糟,上一秒告诉自己做个好妈妈,下一秒就被孩子的行为搞到破防,开始怒吼。
但是当我听到子木分享的虎妞,天天把自己的衣服小手小脚、家里搞得脏兮兮的,就是孩子成长最快的时候,我释怀了。
在这个弄脏的过程中,孩子才学会了吃饭,才学会了奔跑,才学会了一笔一画地画出美画,孩子永远都是成长最快的。
而我限制孩子,不要把饭粒掉在桌上,不要把画笔画在身上,不要把手弄脏,不要跳来跳去,不要打闹,不要爬上爬下,限制他们的过程,也在限制我自己,不允许孩子弄脏,不允许孩子失败,也同样是不允许我自己失败。
我想要做一个好妈妈,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所以我不允许自己怒吼,一旦自己怒吼了,就会批判自己,责骂自己,我想一步到位,想自己的孩子自主的去写作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想孩子懂事,如果孩子没有做到,我就感觉到失控。其实就是我在控制着孩子的成长,也限制了自己的成长。
听了子木的分享,我知道了我也要允许自己把衣服弄脏,把手弄脏,才会在事情中成长起来,丑小鸭变白天鹅之所以能够让人那么动容,是因为丑小鸭足够丑。
做妈妈就是我的修行,是我这辈子选择的功课,需要我用一辈子来践行的,所以时间那么长,我就不要要求自己一步到位了,及时现在还不是一个很好的妈妈,但是接受这样的自己,带着稚嫩,带着不足,一步步往前走,然后回头发现,轻舟已过万重山。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