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吴军《格局》中的一个故事,有点启发。
2017年,微信上曾疯传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马云推出无人超市了,您怎么看?
大妈:超市都没人啦,那还不关门吗?
记者:大妈,无人超市不是没有人的意思,而是说,超市里没有售货员、收银员等员工了。
大妈:那应该叫无员工超市啊!唉,就你们这语文水平还当记者呢!
记者:是,是,大妈说得对,应该叫无员工超市。大妈,那您对这种新型的超市有什么看法呢?
大妈:超市不需要养员工了,那东西是不是更便宜啦?
记者:这个……我们暂时还没了解到。
大妈:瞧瞧你们这些记者,怎么当的?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你们不去了解,整天只会关心马云又弄啥玩意儿了。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是有没有假货,东西是不是更便宜啦。超市里有没有员工关我啥事?
记者:您不觉得无人超市的推出将会改变我们传统的购物方式吗?
大妈:改变啥啦?买东西不花钱啦?刷支付宝也是花钱啊!
记者:大妈,看来您还是不能理解时代的发展潮流。
大妈:呦,弄个没有员工的超市就是时代潮流啦?每天都弄些专门裁减底层员工的玩意儿算啥本事?有本事弄个没有老板的超市啊!
记者:大妈,您对马云是不是有意见啊?
大妈:我不是对马云有意见,是对你这种无聊的记者有意见,问问题从来都问不到点儿上。马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改变,而是可以带来幸福的改变。现在很多改变不仅没有增添我们的幸福,还增添了许多烦恼。这才是你们记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记者:……
为谁创造价值是一个产品需要回答的问题。这个例子说明“无人超市”这个产品可以为老板带来价值,但不一定为最终用户带来价值,算不算一个好产品?
从社会价值来说,原来超市的员工被裁减,员工失业引发的隐性成本,譬如可能因为失业而产生的报复社会的行为,增加了社会的治安成本,从环境来看不一定是好事。
从用户价值来说,没有给最终用户带来收益。就像大妈说的那样,支付宝支付的也是钱,要支付的钱还是没少,还可能由于引入高科技而增加了消费成本,譬如老人为了能够跟上所谓的发展潮流,需要买一个智能机。
再来看店老板,减少了员工增加了电子标签,可能减少了成本,也少了很多社会责任,其创造的总价值也不一定有增加。
这里并不是否定无人超市这种产品,无人超市可能对社会还是有价值和积极意义的。只是从另外的视角来思考产品。
……
好的有生命力产品是用来解决用户痛点、痒点和爽点的,能为用户创造价值,不是单纯为了某一方的利益(这里的用户包括多边用户)。
好的产品需要上升到全局视角甚至社会视角去看产品价值,不是短期的也不是个别的价值。如现在很多游戏产品让孩子沉迷游戏,成就了游戏制造商的利益,却牺牲了孩子的未来。对社会总价值来讲其实是下降的。
新技术演进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但技术只是一个更方便实现价值的手段,并非最终目的,它不是代表一个好产品的标志。
……
所以我想说的是,产品的价值会体现格局。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