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向一位教育媒体编辑提问:“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部分家长跟老师沟通时什么称呼都没有?不理他吧,他觉得我们没素质;理他吧,又觉得憋屈。”这位編辑在微信朋友圈问:“老师们,如果遇到类似问题,你们会怎么处理?”我即刻评论:“经常遇到啊!我会先说‘某某爸爸或妈妈您好”,然后每句都用‘您’(对有礼貌的家长当然更是如此)。总有一个时间他会回过味来,觉得惭愧,然后也对我更礼貌……”
如果教师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去做守护家校关系的安全员,各种安全措施、救急设施都准备到位,各种隐患都考虑周到,家校关系就很少出现问题。如果没做好安全员的工作,家校关系就会经常“冒火”,教师只能疲于奔命,不时灭火,把自己陷于消防员的角色,工作既被动又慌乱。
教师如何成为家校关系的安全员呢?
要厘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众所周知,教育学生需要家校合力。但这个合力其实是有明确边界的:学校教育归教师负责,家庭教育归家长负责。双方对对方负责的范围,可以提建议,但不可以越界。比如,教师不批改课堂作业,长以投诉。但教师是先教单词还是先教语法,这就不属于的内容。同理,学生如果多次没有理由地不完成家系系家长了解情况,并明确提出要求或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