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选择,唯有一件:谁是给我们生命的妈妈!
我从来不曾用文字记录过母亲,哪怕是在日记里她都很少出现。感谢007的号召,在母亲节用文字给妈妈送礼物,让我沉下心来,反思下自己对母亲的亏欠。正如亚丽师姐说的:怕自己笔拙,无法用文字表达出对母亲全部的爱……
儿时的记忆
外公是孤儿、有耳疾,只能听到微弱的声音;外婆一只眼睛完全失明;母亲是家里的老大,她并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几乎是文盲。机缘巧合进入工厂,上世纪七十年代能吃上国企饭的是抱上金饭碗的,也因此能和父亲认识。他们接触了三次就闪婚,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加上重男轻女的传统影响,我的出生显得那么地不重要。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感谢国家的独生子女政策,让我成了父母唯一的寄托,无形增加了我的压力。
没有文化基础的母亲,在单位只能干些繁重体力活,白天、黑夜连续三班不停地倒换,小时候基本上我都是自己吃、自己睡、自己玩,很少有跟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没有文化,母亲常常被父亲看不起,冷嘲热讽说她不会穿衣打扮、不会做美味菜肴,偶尔母亲顶撞几句,还会惹来暴脾气父亲的家暴。
没有父母兄弟姐妹娘家人的保护,也没有知己朋友,母亲唯一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默默承受、拼命工作,对女儿絮絮叨叨,免得她重蹈覆辙。在她的哲学里命运的不公全是因为自己没有文化,所以她总是一有空就对我说:“孩子,你一定好好读书,将来不要像我一样,干体力活,被人瞧不起;如果你学不好,就只能去捡垃圾……”
有了女儿以后
女儿出生后的8个月开始,母亲开始跟我一起生活,随后的七年,我们交流才逐渐多起来。那时候工作忙,孩子白天完全由她带,遇上加班,晚上也逃不过。母亲的退休生活完全被小宝打乱,连她最爱的跳舞都无暇顾及。满满地感觉母亲开始变得越来越话痨。我刚进门她就会把孩子推给我,然后述说一天当中孩子发生的点点滴滴,一种厌恶讨厌的语气,恨不得第二天再也不带了。我总觉得小宝的顽皮,拖累了母亲,心里无限愧疚。
一次无意间听到她和一个阿姨分享带孩子的经验时,才发现她的每句话都是孙女如何聪明、乖巧,会哄她开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仔细关注才知道,她不厌其烦,遇到一起带孩子的阿姨都会一遍一遍地重复,每次说起孙女总由说不完的话题。
现在的我们
如今女儿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基本可以自理了。母亲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她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早上去打太极拳,下午去跳舞,晚上我回家的后,总是凑到我跟前,跟我聊聊白天发生的事情,东家长西家短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上一阵子。我知道她是想多跟我说说话,有时也有些小愿望,需要我帮她实现。餐桌上经常会有母亲精心做出的家乡特色小吃,衣服破了、扣子掉了叫声妈就一切OK,冬天的围巾、帽子都是妈妈手织的温暖牌……言语之外更多的是温情。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年近四十岁,享受着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忽然发现这种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交流才是真实地存在。有妈在就有家在,暖洋洋的。感谢母亲愿意跟我生活在一起,我要陪着她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