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季羡林老先生的散文《心安即是归处》,读着他老人家朴素平实又饱含人生哲理的文字,自己浮躁的心境仿佛也安宁了下来,不由感叹:真是一位智慧老人!
今天看到《当下即是生活》这一部分,其中有几篇关于猫咪的文章,读来甚是有趣,不由让我想起了老舍先生曾经写过的全国所有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猫》,而今天看了季老先生所写的记录自己养猫的文章《咪咪》《老猫》《咪咪二世》等几篇,觉得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又有各自的特点。看到好玩的地方,我不禁读出声来,真为自己小时候没有养过猫遗憾。
比如季老先生在《老猫》中写到老猫虎子的厉害 :
“它从来不怕任何人。谁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鸡毛掸子,还是用竹竿,它从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得罪过它的人,它永世不忘。我的外孙打过一次,从此结仇。只要他到我家来,隔着玻璃窗子,一见人影,它就做好准备,向前进攻,爪牙并举,吼声震耳。他没有办法,在家中走动,都要手持竹竿,以防万一,否则寸步难行。”
读到这里,我眼前立即出现了一个举着竹竿小心翼翼蹑手蹑脚贼头贼脑寻找猫迹的半大小伙子形象,不禁“噗嗤”笑出声来。但是这只厉害的猫对家里另一只和它毫无血缘关系的小洋猫咪咪却又温柔得让人嫉妒:
“有一年,小咪咪生了两个小猫。大概是初做母亲,没有经验,正如我们圣人所说的那样“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人们能很快学会,而猫们则不行。咪咪丢下小猫不管,虎子却大忙特忙起来,觉不睡,饭不吃,日日夜夜把小猫搂在怀里。但小猫是要吃奶的,而奶正是虎子所缺的。于是小猫暴躁不安,虎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叼起小猫,到处追着咪咪,要它给小猫喂奶,还真像一个姥姥样子。但是小咪咪并不领情,依旧不给小猫喂奶。有几天的时间,虎子不吃不喝,瞪着两只闪闪发光的眼睛,嘴里叼着小猫,从这屋赶到那屋,一转眼又赶了回来。小猫大概真是受不了啦,便辞别了这个世界。”
作为主人兼旁观者,季老先生只好发出感叹:“我看了这一出猫家庭里的悲剧又是喜剧,实在是爱莫能助,惋惜了很久。”
文章中这样的描写有很多,不仅来自于老先生深厚的文学素养,我觉得更多的是来自于他内心深处对猫的喜爱,对世间万物的慈悲之情,真做到了“以通透之心,智慧之眼,天真之态,行走于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