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
人的记忆区别于动物,人可以通过零碎的记忆,通过自我意识统合成为另一种可随取随用的记忆树。来源于记忆,高于记忆,构建成了自我形象的材料。
对象,共相,同格
看到自我反思这部分,根本停不下来。妄言几句我自己的理解。西方人在普性方法上是很厉害的,无论你是谁,只要能按照我的说的步骤得到一定的结果。例如那个著名案例:“把大象放进冰箱。”中国人,孔,孟,老这三位圣贤,善于树立标杆,什么是他们说的对的,就是君子,就是道,法。我觉得境界上没啥高低。普世性没那么强,因为通常对想要学习的人有一定的理解门槛(也可能我了解的不深,只是浅读一点)。
对于镜子这个东西的理解,也相当的不同。西方认为,外界是我的镜子,我看见,我感受 ,我改进。东方认为我是镜子,万物变化,道法不同,但我坚持自我。
这让我想起了思维模型的问题,不坚守任何一个模型,而是在变化之中,训练自己察觉目前的处境更适合哪个模型。真正厉害的,就是灵活且准确判断“我用什么,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这个能力”。
察觉变化,顺应变化。在刚开始不明就里的时候就要多尝试,错了对了的正负反馈,积累的多了,就培养了自己的洞察力和灵敏度。自我优势也在实验的过程中杯挖掘了,下一步就是利用优势,扩大优势。
你看,我以为我当时明白的那些道理,其实只是听闻,知道。真正体会到妙处,再来 善用,那是循环往复的往里面添加理解的过程。做到还有很大的距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