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张学良不抵抗丢失东北
1991年,九十岁的张学良在台湾第一次露面时,本记者说:“我最大的错误,是'9·18'时对日意图判断的错误。”
1931年9月18日夜,北平大戏院华灯异彩,气派豪华。京剧名流梅兰芳正在这里珠圆玉润,神韵声声,唱他的《宇宙锋》。年轻英武的少帅张学良听得入神,感受着一股苍凉而转的悲风在遥远的天际吹荡。他的身边坐着夫人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她们也听得聚精会神,偶尔忙中偷闲斜睨一张学良。
一个侍者匆匆走过来,小声告诉张学良场外有人求见。张良出现片刻不悦和踌躇,随即站起来,大步走出剧场。他的秘书匆匆从他正在疗养的协合医院赶来,言语中流出禁不住的惊惶:“荣臻打来电话:日本进攻沈阳!”
张学良热血横流,怒火中烧,严正地命令:“全力抵抗!”
他回到剧场后,再也无法安坐。梅兰芳的声音令他烦躁不安,而大炮的轰响在耳边回荡,日本士兵矮而壮实的身影闪现在眼前。突如其来的这场战火使他眼花缭乱而手足无措,他深知日本侵华之蓄谋已久,而蒋介石多次指示要他“克制、忍让”。这意味着什么呢?
全力抵抗?不错,这正是他刚才脱口而出的命令。作为一个爱国之士,此言理所当然;但是一个统军之将,如此急躁,是否冒失、是否匹夫之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张学良霍然从座位上站起身来,令身边两个女人大吃一惊。只见他头也不抬地往外走,快步离开了梅兰芳和他的《宇宙锋》。
日本的蓄谋已久意味着准备充分,计在长远,不可轻视;而蒋介石的“克制、忍让”表明一旦东北军奋起抵抗,南京绝不会轻易出兵。那么倘若仅东北军一家来对付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后果将不堪设想。━没有军队则意味着一切的丧失,张学良最好的结局也只是作一个蒋介石的马前卒!所以他必须保存实力;更何况以东北全军之殁,恐也难挡日本大军!
张学良火速赶回协合医院,一把抓起和东北军参谋长荣臻接通的电话,却又一时语塞,内心波浪汹涌,无言以对沉重的话筒。虽然已有上述顺理成章的分析,但他仍无力收回刚才的命令。那是一个多么痛快,多么神圣的回答!铁血男儿岂能忍受外夷之辱?大丈夫自当效命疆场,马革裹尸还!妇孺皆知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何况一名血气方刚的少帅!良知无端地叩问着张学良的灵魂,折磨着他的理智。
电话的另一头不断地催他说话。不!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抱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
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
“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此时,张学良这一段痛苦的声音,阻止了东北军将士磨拳擦掌的满腔怒火,决定了中国的命运,使无数东北百姓或离乡背井,流落关内,或沦为日寇铁蹄下的奴隶,或被关进集中营,成为日本生化武器的试验对象!从此,“九·一八”的悲歌,在中华民族的上空缭绕不散……
19日,张学良在北平主持东北军军政首脑会议,再次重申“只要中央不肯出兵,我们就不能把东北军这点本钱拼光”。自张学良 1929年杀杨宇霆后,对东北事务金口玉言 从来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这次会上,对于事关民族荣辱和存亡的决策,竟亦无一异议!
日本人见东北军不战自败,弃城而逃,真是大喜过望!当时张学良在东北驻军近十六、七万(另在长城以内的平、津一线驻军数万),日本人从来未曾奢想一口吞掉整个东北,而他们蓄谋已久的计划不过是先在 1931年9月18日夜进行挑鲜,以探虚实。日本在东北驻军不过万余,“9·18”前也没有增兵。
9月18日夜,日军以拆除引信而不会爆炸的炮弹向东北沈阳“北大营”开炮,沈阳城内外守军2个整旅共计6个团,3个警察总队纷纷鼠窜而逃,日本惊诧莫名,使用仅一个联队(团)和两个铁路守备队的兵力轻易占领了沈阳。
日本人见局势如此有利,迅速调动驻南满铁路及旅顺连驻军万余人,分头出动,抢占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各地,从日本和朝鲜调兵遣将,东北三省随即沦陷。
当时,日本的兵力倒底如何,是否锐不可挡呢?先看日本吞食东北的过程中一段插曲:11 月4日,已经大量并的日本军队旋风般席卷东北至黑龙江地界,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坚决拒斥不抵抗命令,奋起抗战,组织省防军在嫩江桥大败日军,歼敌1000余人。马占山虽因断绝外援、孤军而失败,却狠狠给了“九·一八”败退之策一个耳光。
1932年1月28日,日本又在上海挑起战火,企图重演沈阳故伎,所不同者是这次纠集了大量海、陆、空军。但蔡廷锴、蒋光鼐率第十九路军奋起反抗,大败日军。从1 到3月初,日军增兵至10万,出动全部航空母舰及大机、坦克,四易主帅;十九路军仅4万人,未得蒋介石任何接济,挫败了日军,保卫了上海。由此我们设想,张学良如果在“9·18”奋起抵抗,虽不能制止日本人的侵略,但可以挫败日本人的锐气,使怯懦的蒋介石南京政府大丢其脸,为自己奠定辉煌的声誉和雄厚的实力地位,前途未可量也。
而历史呈现出这样的景象:“九·一八”以后,张学良虽保存了二十万东北军的实力,但流亡关内,丧失了自己的地盘,靠蒋介石发饷养活,被调来调去打内战,辗转疲困。在陕北进攻红军时,屡战屡败,吃尽苦头。1936年发动“西变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五十年不见天日。
1991年,九十岁的张学良在台湾第一次露面时,对日本记者说:“我最大的错误,是'9·18'时对日意图判断的错误。”
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在五十年无可奈何的销声匿迹生涯中,张学良是怎样念念不忘当年协合医院那一段痛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