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我从小就是人群中最不显眼的那个吧,倒不是真的有多普通,只是害怕如果我行为突出了,别人向我投来怎样的目光呢?这样的情景光是想想就足够让我面红耳赤了,所以总是缩头缩脑地想要将自己藏起来。
于是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在众人面前表达;如果换衣服的风格了也表现得好像偷穿大人热裤的小孩一样局促不安,生怕听到一句“咦,这衣服新买的呀。”;更别提与人争辩了,怕是还没说几句就被自己那时出走的语言神经气哭。
可是,幼时的我好像不是这般模样。回老家时,经常会遇见看我长大的老人们谈起我幼时干的“蠢事”:例如伙同同龄的小孩在青石板路上走模特步啦,给他们唱《黑猫警长》啦……这和现在的我真的很不一样啊!
年纪渐长之后,就经常会思考我性格形成的原因,这其中一定离不开一个人吧?我的舅舅,说是舅舅,不过是辈分大,年纪却只比我长了一岁。我们俩小学是同级不同班,于是总是免不了被大人拿来比较。两方家长又都是爱炫耀的类型,我妈妈每次比输之后,总是会十分温柔地为我鼓劲加油,认为我下一次考试一定会胜过他。
我真的很感谢我妈妈毫无来由的对我的信任,即使她并不会去理会其实我比很多同学已经要优秀了,虽然那时候我自己也并不知道这个事实,她也不会理会其实我舅舅真的比我更好,有些地方即使我拼命去追赶,好像还是不能和他比肩的啊。
到了初中就更变本加厉,我妈妈认为和如果我和我舅舅在同一个班能相互照顾,找关系把我调到了他的班,于是连每一次小到连同班同学都不会和家长提起的考试,都成为了她比较的素材。
当中考之后,我们分去了不同的高中,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的英语很棒啊,甚至可以可以稳居年段第一;原来我成绩也不算很差啊,至少学期末也都可以拿到“优秀学生”的称号,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的高中虽然也是重点高中,却实实在在比我舅舅所在的高中低一级。
但我还是很紧张,心情总是在短短一天能大起大落几次,即使我并不知道自己在紧张什么。
虽然我们不在同一所学校,可我们已经被比较九年了,我所生活的圈就是限制在那个小小世界里,我才发现我已经不知道怎么在众人面前发言了,我才发现我已经怎么不知道怎么和其他人交流了。
高中真的是我最讨厌的时候了,即使过了三年,我仍然不能习惯这样的日子,也许是它让我跳出了那个和舅舅比较的阶段,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除学习方面我的不足吧。于是我总是坐在课桌前,在别人看来总觉得这是一个勤奋的学生,我只是不习惯罢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同桌和我玩闹时,假装打了我一下枪,我就只是呆呆地没动。后来她开玩笑地说:“和你玩真没意思,你看某某某,我打她的时候她就会假装躲啊。”
这样对别人来说很简单的反应对我来说却很难,这样的片段多了,我总是会把别人不经意的话牢牢记在心上,只是觉得我是一个学习和人际交往都比不上别人的人,甚至连“书呆子”的称号都不是,有时别人随意的一个眼神,都会让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可能身体和心理都已经疲惫很多年了吧,在高二的时候陷入广泛性焦虑前期,虽然并不是很严重,但总是莫名的焦虑,有时是因为快下课了好焦虑,有时是因为没有足够时间上厕所以致便秘而焦虑,有时没有原因的只是焦虑罢了。
踏在日复一日走向食堂的路上,在人来人往的时候抬头望天的时候,总是在心里默默期望:要是高中能快点过去就好了。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想的都是班上所有人都是或学习比我好或是性格比我好的人,我可能是最差劲的那个人了。
我讨厌这个让我开始便秘的三年,我讨厌这个让我姨妈不正常的三年,我讨厌这个让我讨厌的自己。
上了大学之后好了很多,却也不好了很多。因为课余时间多了,我可以用看剧或者其他方式来找到呼吸口,但也因为社交更多了,我更加明显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用。
在大学更加容易和室友成为朋友,但那是因为我们在同一个宿舍,不得不快速熟悉的原因。我们从不吵架,因为我们也从不互相了解。
真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忍不住和高中的好朋友通电话,将我从来没有说出的话说了出来,她劝慰了我很多,但我只记得她在电话那头穿来的那声“其实我一直觉得比起大多数你已经很优秀了”,我好像被人戳中心一般在天台大哭了起来,好像所有委屈都有了安慰。
即使现在对我来说,还是很容易焦虑,还是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但我慢慢学会了等那个笨拙的我,等她慢慢跟上我的步伐,不要只是埋怨她了,我慢慢学会了心疼她,因为不管怎样,她都是我心中那个最好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