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上海交响乐团演艺厅欣赏了柏林爱乐夏隆室内乐团与上海乐队学院室内乐的第二场音乐会。本场音乐会柏林爱乐夏隆室内乐团的音乐家小提琴沃尔夫拉姆·布兰德,低音提琴彼得·里格鲍尔,单簧管亚历山大·巴德和大管马库斯·魏德曼和上海乐队学院学生为观众带来了七首精彩的室内乐作品。
首先我们听到了德沃夏克的《 G大调第二弦乐五重奏,作品77》中的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德沃夏克在创作这首乐曲时已经在布拉格的音乐圈里十分有名,虽然当时德奥音乐仍占据主流,不过作曲家坚持用民族的音乐语言来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音乐采用了弦乐四重奏再加一把低音提琴的配置,音乐更加沉稳,温暖,更多了空间感,充满大地的力量。
第二首是由霍默·门什改编的亨德尔《g小调三重奏鸣曲,HWV 393》中的第一乐章:行板。两把低音提琴和古钢琴合作演绎的优美旋律让观众重温巴洛克经典的美妙。
接着这首是舒尔霍夫《为长笛、中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的小协奏曲》。第一乐章稍快的行板和第四乐章小回旋曲(愉快的快板)。带着波西米亚民歌舞蹈的热情,低音提琴部分格外出彩。
上半场最后一首是波兰女性作曲家格拉日娜·巴采维奇的《小提琴四重奏》。这位传奇的音乐家不仅自己是一位职业小提琴家在演奏方面都很有成就,还在车祸致残后专注创作和教学,留下了许多佳作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这首为四把小提琴准备的《四重奏》非常特别,音乐中有一种坚定而温暖的力量。我们听到的是第一乐章小快板,第二乐章平静的行板,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
下半场第一首是波兰作曲家亚历山大·唐斯曼的《七重奏》。这位创作了大量“新古典主义”作品的作曲家原本是学法律的,一战迁居巴黎后以钢琴家身份活跃于乐坛,还写过许多电影配乐和爵士乐。这首题献给巴托克的《七重奏》构思于一战之后,带着很强烈的动荡感和内心的不安,我们听到的是管乐五重奏和低音提琴的版本中的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和第三乐章急板。
接着是由黑里贝特·布罗伊尔改编的莫扎特 《降E大调奏鸣曲,KV 282》中的第二乐章小步舞曲一& 小步舞曲二和第三乐章快板。这首用管乐五重奏和低音提琴演绎的版本音色更加丰富,音乐中的情绪起伏也更强烈。
最后一首是勃拉姆斯的《D大调第一小夜曲,作品11》。这首作品现在都是乐队演奏的版本,今晚我们难得有机会听到作曲家在草稿时的中九重奏配置。演奏家们精彩演绎了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和第六乐章回旋曲快板。
柏林爱乐夏隆室内乐团的演奏家们与上海乐队学院的青年演奏家们合作非常默契。也让观众感受到了非常严谨的演奏风格。让我们期待下一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