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档很火的综艺节目,数位明星放弃城市的喧嚣,蜗居于山村一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晨炊暮饭,好不自在。这种慢悠悠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向往的生活》。
曾经的人们,披荆斩棘,开荒破石,历尽千辛万苦建造出繁华都市居于其中,相互倾轧内卷,猛然回首,却发现以往的养猪放牛,插田侍花的田园生活是多么的夺人心魄。也许,生活就如同媳妇,总是觉得别人的好上一点。
在这紧张忙碌尔虞我诈倾轧喧嚣中,我读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
为什么说是右岸,因为额尔古纳河是一条分界线,河的左岸是俄罗斯,而右岸才是中国。在右岸的山林中,游走着一群驱赶驯鹿,追随自由的民族——鄂温克族。他们是大自然的使者,是森林的精灵,远离尘嚣,远离“文明”和战火,追随自己的信仰和神明。
然而,远离“文明”并不代表没有文明,书中通过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口述这个信奉萨满神灵的民族接近一个世纪的风火雪雨,从清晨讲到正午讲到黄昏直至讲到月升,其间讲到了严寒、猛兽、瘟疫、战火,甚至还有文革和现代文明的碾压;然而涉及最多的还是生与死。
生与死,在很多人眼中比天都重要,许多人为了生逃避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但是天道如此,终究无法跨越。但在那位生活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眼中,生与死那那么的平淡,那么的自然,虽然也有生的喜悦,死的哀伤,但是如同路过的风景,看看就过去了,没有丝毫不舍和执念,更没有禁忌和恐惧。正如书中所说:生命就是这样,有出生就有死亡,有忧愁就有喜悦,有葬礼也要有婚礼,不该有那么多的忌讳。
老人口中讲述了一天的故事,初读时觉得很平淡,淡得似水;读着读着,还是觉得平淡,但平淡的滋味已经从水变为茶,平淡中含着一丝苦涩,苦涩过后带着一点回甘;读到最后,仍然平淡,平淡得像低度的米酒,不知不觉喝多了,有些上头。
也许,喜欢读这本书的人都有相似的经历:曾经有天真的理想,在追逐理想过程中逐渐迷失,像生活地下了头;但在觥筹交错或者满身疲惫的间隙,仍会想起当年的理想,憧憬着向往的生活。如同歌词唱的: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凡的溃败。无论何时,都会在内心深处保留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往着信步于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密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