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杜甫草堂琐记
文/程玲燕
十二月初的北方,杨树、柳树、梧桐树各种树木的枝头枯叶翻飞,即使有零星绿叶点缀也掩饰不了冬的萧瑟。吸一口气,鼻腔里觉得干燥而刺痛,人们已身着棉服时刻迎接初雪的到来,太阳大多是明亮的。
而这个季节的天府之国四川成都,太阳很少露面。天空飘浮着雨雾,空气湿润,高架桥下的爬山虎绿意盎然,给人春的错觉。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更是绿的海洋,翠竹掩映、绿水潺潺、参天古木遮天蔽日,曲径幽路上被青苔染绿,无处不见的绿!好一个绿意葱茏、幽深静谧的世界!
杜甫草堂占地300亩,是炎帝公园的1.5倍,一个小时的游览,走得匆匆,看得蒙蒙,再加上没有请到解说员,对草堂、对诗人的认识没有因为这次参观而有所加深,留下了太多遗憾。
伫立在草堂旧址前,三间茅草屋映入眼帘,它古朴厚重,具有川西民居的特点。茅草屋格局规整:卧室居中,两侧为书房和厨房;茅草屋内一应俱全:床、衣柜、书柜、书桌、杯筷碗碟…… 后人以这种方式祭奠诗人,慰安诗人,无可厚非。但其人工雕琢的现代风格痕迹太重,让人难以生发追思之情。游人中有两三个孩童笑语:“杜甫住得这么好啊。”诗人地下有知的话,情何以堪?诗人活着时,生活穷困潦倒,他只是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勉强修了一座可以栖身的草堂而已,他的生活虽然没有在鄜州和同谷那样饥寒交迫,但基本的衣食问题并没有保障。
一时间我神思恍惚,草堂的林深处传来一声一声的叹息,一位年近半百、满头白发、身体衰弱的老人向着草堂慢慢走来,说是老人,其实不过48岁。你可知道,几年之后,诗人被疟疾、肝病、风痹、糖尿病多种疾病缠身,牙齿脱落一半,耳也聋了,右臂偏枯(半身不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魔缠身也非一日之累。
这位凄风苦雨中,口干舌燥、倚杖叹息,称抱草群童为盗贼的诗人,在浣花溪畔的草堂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让我们回到公元761年,1260年前的那个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八月吧。此时,长子宗文11岁,次子宗武8岁,两个女儿不知几岁。孩子们面色苍白,有时甚至饿得发起怒来,向父亲要饭吃,父亲没法应付。
还记得吗?那个未满周岁的孩子在755年被饿死;在无望的景况中,诗人反锁家门,任由孩子们在雨中游戏;751年,也是一个秋天,长安下了许多天雨,到处房屋倒塌,门外的积水生了小鱼,床前的地上遍长青苔……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由破烂不堪、冷硬似铁的被子可以窥见一家人衣食住行的捉襟见肘;“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由苦心经营的草屋无法为一家人遮风挡雨可以窥见生活处境的窘迫不堪。漫漫雨夜,一家人如何捱过?即使第二天天气放晴,他孱弱的身体采集茅草加盖房顶又是怎样的不易?诗人情急之下,口出“盗贼”,但“盗贼本王臣”,何况抱茅入竹的只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诗人只是一时牢骚,继而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无我、忘我的牺牲精神何其伟大。
细数杜甫一生做官不过两年半,河西尉,管理兵甲器仗的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左拾遗,司功参军,都是些薪水微薄的小官职,他不可能有积蓄。他养家糊口的费用从何而来?他给唐兴县王潜写信,希望得到周济;侍御卫某给他送来买药的代价,他做诗酬答;他向高适求助,高适来访,他没有鲑菜招待……
杜甫在草堂生活的安适,是相对于十载长安、四年流徙的生活而言,是相对于苦苦周旋于幕府官僚的残杯冷炙、卑微低下而言,是相对于乱世战争中的亲人失散、逃亡求生而言,是相对于半生客居、居无定所的漂泊流离而言,是相对于晚年无法在陆地寻得一寸立足之地,死于湘江船上的悲惨结局而言。
杜甫流离陇蜀,一是因为关中旱灾、水灾、蝗灾、兵燹,斗米七千,易子而食屡见不鲜;二是因为理想破灭,对朝廷、政治失望,主动边缘化。所以,他特别珍惜在草堂的生活,他竭力在此为家人经营一个温暖、诗意的家。如今占地300亩的杜甫草堂,当初不过是一块一亩大的荒地,他没有俸禄,非农非商,拖家带口,但有相当于成都市长裴冕,彭州刺史高适等好友的资助,诗人的草堂生活才得以从容美好。他写诗向萧八觅得桃树100根,向绵竹县令觅得绵竹,从其他各处求得桤树秧、松树苗。老友们大大方方赠送,杜甫开开心心收下,他们颇有管仲之交的古君子之风。
但从好友觅得的花草树木毁于战火,很少有保留下来的,今人颇为有心,看,那四棵松树是诗人的最爱。
读读这些诗句吧,“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看看他们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吧,他与老妻画纸为棋,与稚子敲针作钩 。杜甫还开辟药圃,种植药材。杜甫、草堂、苏轼、东坡、雪庐,这些词一遍遍地浮现脑海,两位诗人都是有着百折不回的乐观精神的人,都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却不肯独善其身”的人,苏轼在黄州实现精神的突围,杜甫在草堂暂得精神的宁静。
但好景不长,杜甫携带家人再次流浪。浣花溪草堂外的世界本也不太平,朝廷内部的叛变、农民起义、外族入侵。
直到764年,诗人又回到草堂。草堂已满地野鼠逃窜,水槛药栏倾斜破毁,书卷里都是干死的壁鱼,好友郑虔、苏源明(饿死)去世。765年,严武、高适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凭依,再次流浪。此生,再无回蜀的能力。
浣花溪畔的草堂,是诗人悲苦一生的一抹暖色,是诗人短暂栖身避难的世外桃源,是一家人难得相聚一起,过着平淡生活的真正的家。
暮色降临,古朴的草堂被夕阳镶上了一层金边,草堂受着多少游人的瞻仰,就给了诗人多少的慰藉和幸福。
杜甫草堂是一座幽美的园林,也是一座珍贵的博物馆,它是充满温情的地方。在主席题字“草堂”的影壁前留影,在果郡王允礼题笔“少陵草堂”的石碑前留影。悄悄地,我来过,悄悄地我走了,诗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想要一一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