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
日更第30篇
你兴高采烈地和老公说,“这个电视剧太感人了,那个女主太多灾多难了,真替她难过。”
你老公头也不抬一下,鼻子里出了一声“嗯。”
硬生生地,你就把下面想说的话憋了回去,还差点憋出内伤来。
于是你的话题咔嚓一下就走到了终点。你甚至连再跟他说话的欲望都没有了。气氛很僵。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当然,不管是身为话题终结者还是遭遇话题终结者,都是很让人尴尬的。那么怎么样才能改善这样的尴尬状况呢?
今天我们就以两种身份为例来谈一谈其中的技巧。首先以身为话题终结者的人也就是说话方为例。说话方在和别人开启一个话题之前,可以采取“封闭+开放”的询问方式,让对方怎么聊都可以有话讲。
咱们先来谈谈什么是封闭式话题,什么是开放式话题?
比如说“你喜欢这件衣服吗?”这就是个封闭式问题,对方只能回答喜欢或不喜欢。而“你喜欢什么款式的衣服?”这就是开放式问题,对方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果将这两种提问方式结合起来,就能顺利地继续聊天了。
说话方可以先用封闭式问题探测对方对自己说的话题是否感兴趣,再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对方顺着自己的话题往下谈。这两种提问方式可以交叉进行,这样就很容易和别人聊起来。
如果开始的封闭式问题对方是否定的回答,那也没有关系,说话方只要换个话题就可以了。因为总有可以聊得下去的话题。
说话方可以运用技巧不成为话题终结者,那遭遇话题终结者也就是接话方需要什么技巧来改善话题终结者这个尴尬的身份呢?
首先可以采用鹦鹉回话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对方所说的话,原封不动地还给他,从而来表达自己确实理解对方所说的意思,让对方感到安心,认为你把他说的话听进去了。当拉近你们的距离之后,你们聊的话题就会敞开了。这样的回话法能给人极度的安心感。比如:
“你们昨天晚上吃的什么呀?”
“披萨。”
“哦,是披萨呀。”
“是的,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榴莲口味的披萨。”
“哦,是吗?我也特别喜欢吃榴莲口味的。”
第二种方法是加一句话。
也就是说在回答别人问题的时候,不能只回答是或不是,而是再加上一句话。这样对方就不会因为一直问问题而感到疲倦,也不会对你产生反感。比如:
“你昨天逛街买衣服了吗?”
“嗯,买了。昨天逛街的人真多呀。”
或者:
“嗯,买了。那个专卖店里有一件衣服挺适合你,改天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三种方法是顺势回问。就是在谈话过程中选择一个点自然的问下去。可以围绕对方的话题,回问对方,这样显得你对他的话题很感兴趣,对方也因为你重视他的话题,而对你产生好感。比如:
“你今天是怎么来的?”
“我今天是骑自行车来的。”
“哦,骑自行车呀。骑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你的身体一定棒棒的。”
“是啊,自从开始骑自行车,我整个人觉得身体健康多了。你有什么健身的方法吗?”
“我平时会跑跑步,有时会在家里跳绳,有时也会去游泳。改天咱们一起去跑步吧?”
你看,这样聊天是不是更顺利呢?
第四种是多次附和。在聊天的时候,越附和对方,就能聊得越起劲。比如在探讨问题的时候,一般人会搭腔附和一声“嗯”或“是”,而聊天高手一般都会连续附和“嗯嗯”或“是是是”,这样给人一种非常认真倾听的感觉,对方也有了继续往下说的欲望。比如:
“今天中午我做了一道非常好吃的菜。”
“嗯嗯,你是怎么做的呀?”
“我先把土豆切成片上锅蒸熟,再把它压成泥,往里加一些土豆淀粉,活成面团。”
“嗯嗯嗯。”
“然后把面团搓成粗点的条,切成乒乓球那么大的剂子,再把剂子团圆压扁,用啤酒瓶的口把圆片压成小蘑菇的形状,再上锅蒸十分钟,就好啦。”
“嗯嗯嗯,真是谢谢你,又教了我一招。”
你看,这样的多次附和,给人的感觉就是“我有在认真地听你说话”。当然,如果全程都是这样多次附和,而没有别的回应,就会给人一种敷衍的感觉,也是不可取的。
回到文章开头,如果你老公回答:
“嗯嗯,真替她感到难过呀。媳妇儿,如果你是女主,你会怎么做呢?”
“如果是我,我会……”
“嗯嗯,我媳妇真是聪明,这样的话,结果就皆大欢喜了。”
你看,不管是说话方还是接话方,只要掌握了这些“封闭+开放”的小技巧,就会在你们的谈话中话题不断,有了新的话题,聊天自然而然就能继续下去了。
怎么样?这些小技巧你学会了吗?祝你和亲朋好友们聊天愉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