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能读出不安情绪?

        读了一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读完之后这几天心里一直慌慌的,有种不安情绪,时而兴奋,时而低落。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咨询的书,咨询师是苍鹭先生,被咨询对象是蛤蟆先生。蛤蟆先生并不是主动要求去看心理咨询师的。因为它从一个能跟朋友们融洽相处的角色变成朋友口中不一样的样子。它不整理它的住处,一切变得乱七八糟的,它也不找朋友玩,平时说说笑笑变得沉默寡言了。它有些害怕面对他的朋友,而它的好朋友担心它的状况认为它该去找找心理咨询师谈谈并获得帮助。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整本书读下来我做了好几大篇读书笔记,书也被我做了好多标记,划线,整理,总结。

      这是一个心理咨询的标准化流程,据说这本书堪称心理咨询入门级别的书。我跟着整个流程下来,开始有些焦躁不安。

      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成年后的样子,做出的选择,表现的情绪,重大的决定,解决的办法,说出口的话,过什么样的生活,其实大部分来源于童年的反射。

      我在写这一篇文章的开头还一直在纠结我是不是陷入了不安情绪,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之所以拧巴如此,真的跟蛤蟆先生一样。而我跟它不同的是,我用思维在处理自己的情绪,因为思维并不受人控制,所以我会不安。

        前天的傍晚接到单位同事父亲去世的消息,才57岁。今天去行了礼,心情难过。

        下午的时候回了一趟娘家,回来的时候心里就像有一块儿大石头压着我,感觉心跳和呼吸都不受控制。我承认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是害怕,害怕失去,害怕面对。

      当一个人越来越能看清楚内心,当跳出自我迷路看自己的时候,真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不好的事儿,是活的更加明白了吗?

      再也不是难过就哭,开心就笑的小女孩了。

      我讨厌这种长大。

      但愿还能拥有单纯的心思,人啊!活的越简单才能越幸福吧!

内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